心脏“缝缝补补“三次,6岁确诊神经性耳聋,她逆风成长为武汉理工“风云学子”

这个暑假,大二学生张钰坤从武汉理工大学出发,长途奔波来到陕西省安康市石泉县,每天忙于志愿服务公益创业赛项目。张钰坤生下来时就患有先天性心脏病,14岁以前进行过三次大型心脏手术,2008年又被确诊神经性耳聋,从此,助听器就“长”在了她的身体上。

虽然饱受病痛折磨,但张钰坤从不向命运屈服。“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张钰坤坦然一笑,告诉长江日报记者,“我的名字中有一个‘坤’字,承载着爸妈对我的美好祝愿,他们希望我乐观坚强,阳光成长。”

不愿被桎梏

跨越千里来武汉求学

张钰坤。

2002年10月,张钰坤出生在天津一户普通人家,在她儿时的记忆里,父母总是带着小小的她四处奔波求医。她记得6岁那年,父母带她前往北京手术,他们乘坐一辆绿皮火车,印象中那趟车走得很慢很慢。

由于身体原因,张钰坤需要尽量避免剧烈运动,父母觉得绘画比较适合她。

“小时候的我性格内向害羞,没有什么朋友,在学校也不受人关注。但我喜欢画画,在绘画中,我获得了很多自信心。”张钰坤说,父母是她人生的启蒙者,也是她最重要的朋友,尤其妈妈对她影响很大。“妈妈热爱学习,喜欢听书看书,也喜欢接受新事物,无形之中我也变得和她一样。”

2022年,张钰坤考入武汉理工大学,成为该校艺术与设计学院视觉传达专业学生。武汉距离天津一千多公里,父母一度担心她能否独自面对生活中的难题,但张钰坤的内心充满了对未知世界的渴望与向往,她说:“每个人都有无限的可能,我不能因为身体原因就桎梏在同一个地方,我想去新的地方尝试一下。”

综合测评全班第一

志愿服务129小时

张钰坤和同学们参加志愿服务活动。

大学生活中,张钰坤勇于尝试,在项目比赛、志愿服务、社会实践等多个领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大一学年综合测评达98.175,班级第一。除此之外,张钰坤还获得了第八届米兰设计周一等奖、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铜奖、第六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公益创业赛全国赛银奖、国家励志奖学金、校三好学生、校青年五四奖章、理工青年十大风云学子等荣誉。

大一学年,张钰坤担任所在班级的班长,大二成为学院学生会的主要负责人。“服务同学的过程中,我收获了快乐和成就感。”

张钰坤教小朋友画脸谱。

大一学年度,张钰坤参与“专业互助”志愿服务活动,至今志愿服务时长累计达129个小时。2023年暑假,张钰坤前往陕西省石泉县中池镇中心小学开展实践活动,她教小朋友画画,做手工、画脸谱等,看到孩子们脸上洋溢着幸福笑容,张钰坤也非常开心,“我很享受志愿服务传递的温暖与善意”。

张钰坤说,小时候的她内敛害羞,如果有机会对儿时的自己说一句话,她想告诉那时的自己:“不要担心害怕,勇敢大胆地往前走就好了。”正如她在理工青年十大风云学子答辩上所说的话:“纵使身处模糊嘈杂的有声世界,那一颗缝缝补补的心脏仍然在有力地跳动着。”(长江日报记者汪洋 实习生吕靖哲 通讯员谢小琴)

【编辑:符樱】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