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在坚持,饮食在克制,还在坚持运动,为什么血糖还是忽高忽低?”随着高温天气的悄然而至,不少糖友们突然发现自己的血糖变得不太“听话”,无论自己怎么小心,还是经常出现忽高忽低的波动。
近日,市东湖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管雅文就接诊了七八位因血糖波动前来就医的糖友,他们中既有老人,也有年轻人,有的人血糖原来控制得很好,现在却需再次住院治疗。
针对糖友们的疑惑,管雅文说,夏季是血糖波动的高发期,气温、饮食、作息等多方面的变化都可能对血糖水平产生影响,糖友们应高度重视,积极调整饮食、作息、运动和水分补充等方面的生活习惯,加强血糖监测和记录分析,采取有效措施来稳定血糖。
1.饮食调整:清淡不等于无糖。炎炎夏日,许多人因高温而食欲不振,倾向于选择清淡的饮食,然而,对于糖友们而言,清淡并不意味着可以随意进食。虽然清淡食物可能减少了油脂和肥肉的摄入,但水果、粥类、凉皮、冷饮等高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同样需要警惕。过量摄入这些高糖食物,很容易导致血糖飙升。因此,糖友们在夏季应继续坚持“管住嘴”的原则,合理搭配膳食,控制碳水化合物摄入量,特别是要限制瓜果和冷饮的食用量,避免血糖大起大落。
2.作息调整:保证充足睡眠。夏季白昼时间长,人们往往睡得较晚,起得也早,导致睡眠时间相对减少,而睡眠不足会影响身体的内分泌系统,进而干扰血糖调节。
此外,炎热的天气还可能影响睡眠质量,导致失眠和烦躁。为了保持血糖稳定,糖友们应尽量调整作息,保证每晚有足够的睡眠时间。晚上使用空调调节室内温度,创造一个舒适的睡眠环境,有助于改善睡眠质量。
3.运动调整:室内运动同样有效。高温天气下,人们往往不愿意外出活动,尤其是饭后,然而,缺乏运动会导致热量消耗减少,进而影响血糖水平。为了避免餐后血糖升高,糖友们可以在中午天气最热的时候选择室内运动,如瑜伽、太极拳、健身操等。这些运动既能消耗热量,又不会因高温而引发中暑等危险。
4.水分补充:防止血液浓缩。夏季出汗多,如果不及时补充水分,会导致血液浓缩,血糖水平升高。严重时甚至可能引发高血糖性高渗综合征等严重并发症。因此,糖友们在夏季应特别注意补充水分,特别是在出汗较多的情况下。建议随身携带水杯,定时饮水,避免脱水。
5.血糖监测:做好记录与分析。为了及时了解血糖变化情况,糖友们应坚持进行血糖监测,并做好记录。通过记录血糖数据,可以分析出饮食、运动、作息等因素对血糖的影响,从而调整生活方式,制定更加合理的控糖计划。(毛茵 吴萍 殷翠平 视频制作毛茵)
【编辑:余丽娜】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