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片搭抗震高塔?看看这些大学生的奇思妙想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7月17日讯  用一张张单薄轻盈的竹片,如何搭建出一座可以承载7kg的塔状模型?7月14日,“武汉建工杯”第十一届湖北省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在武汉落幕,来自湖北省28所高校的97支队伍同场竞技。

比赛现场。

这是土木建筑工程领域级别最高、规模最大、影响力最强、认可度最高的创新竞赛。今年的赛题,要求参赛队伍在规定时间内,用竹皮和竹竿制作一个塔式结构模型,并通过放置不同质量的砝码、施加不同荷载,现场检验模型的结构受力情况。当荷载能力一样时,谁的塔越轻且位移差越小,谁的分数就越高。

学生们得到的工具极为简单——竹材、美工刀、剪刀、尺子、胶水、锉刀等。他们要在12小时的赛时内,通过数据计算,设计结构、搭建塔状模型。而在最后的检验环节,他们将自己的作品搬上加载台,接受不同重量的砝码的“重压”。有的木塔不堪重负,瞬间倒塌,有的塔则岿然不动。

学生们展示作品。

武汉轻工大学土木工程专业(道桥方向)大三学生魏年午,仍记得赛场上的惊险。他和同学们搭建了一座四层高塔。在检验环节,竹塔上的砝码层层加码,从5kg到6kg,再到7kg,竹塔还要承受水平正弦振动,稍不稳固,模型便会在顷刻间垮塌。现场师生屏气凝神,当砝码停止抖动,他们的竹塔完好无损,现场响起热烈掌声。

“今年湖北省的赛题难度格外大。一级加载是加载5kg竖向荷载,二级加载是加5kg竖向荷载和6kg水平荷载,三级加载则是在5kg竖向荷载基础上进行增减,可减少到3kg,也可增加到7kg。同时,在三级加载时还要承受正弦振动。”武汉轻工大学代表队指导老师吴杰告诉长江日报记者,几根“轻飘飘”的竹材,要搭成“力能扛鼎”的高塔,非常考验学生的模型设计、理论分析、手工制作等能力,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他介绍,队员们用竹皮和竹竿拼装成实际建筑中常见的梁、板、柱等零部件,再组合成塔型。辅以厚度仅0.2mm的竹皮进行局部加固,类似实际结构中使用的箍筋。最后,用适量胶水和竹粉进行加固。“竹塔每一层的宽度、支撑柱的倾斜角度等,都决定着塔的稳定性。我们不仅要让塔身又轻盈,又牢固,还要有一定的柔度来承受类似地震的振动。”

学生们搭建的高塔模型。

最终,魏年午所在的代表队以全场第三名的成绩获得一等奖,并晋级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此外,还有来自华中科技大学、湖北工业大学、武汉轻工大学等12所高校的15支队伍获评一等奖。

湖北省建设教育协会会长赵峰表示,竞赛中,选手们将用一张张竹皮、一根根竹杆设计建造出一件件具有一定强度、刚度和稳定性的作品,就如同未来工程师们建造的一栋栋高楼和一座座桥梁。“希望同学们以行业发展新质生产力为引领,塑造新动能、新优势,推动发展理念之变、竞争实力之变、创新思维之变,为推进中国建筑业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创造美好生活贡献智慧和力量。”

(长江日报记者陈晓彤 实习生彭芷佩 通讯员李玲玲)

【编辑:丁翾】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