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现在恢复得很好,谢谢你们!”7月25日上午,陈先生在回访视频连线中向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协和江南医院)神经外科的医护人员致谢,并告诉他们自己正在做康复治疗。
陈先生现年41岁,系江夏区某企业职工,老家在湖北京山市。6月29日下午,陈先生突发头痛后昏迷不醒,被同事紧急送往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协和江南医院)救治。
“接到急诊科会诊电话,我马上赶到,发现陈先生处深度昏迷,血压较高,双侧瞳孔光反射消失,靠呼吸机辅助呼吸。”该院神经外科李国权医生介绍,因陈先生病情危重、进展快,无法行动脉血管成像(CTA)检查,不能明确出血原因,且家属不在江夏,当即与其妹妹电话联系,充分沟通后,紧急制定了急诊全麻下行脑血管造影术及经导管颅内动脉瘤支架辅助栓塞术手术方案。
医护查房。
“脑血管造影显示,陈先生颅内右侧椎动脉夹层动脉瘤,大小约17mm*7mm。因动脉瘤较大,如果再次破裂出血,后果不堪设想。”该院神经外科熊刚副主任医师在获悉明确诊断后,不禁捏了一把汗,如果不及时栓塞动脉瘤,死亡率极高;与陈先生妹妹沟通病情后,最终决定为陈先生行右侧椎动脉夹层动脉瘤药物涂层密网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
术中,手术团队成员紧密协作,在导丝引导下,置入长鞘及支撑导管,经微导丝引导将支架导管置入右侧椎动脉,再将微导管塑形后经导丝引导置入动脉瘤腔内。随后,在半释放支架辅助下,用弹簧圈填塞动脉瘤腔,成功栓塞右侧椎动脉破裂夹层动脉瘤,精准拆除这颗“颅内不定时炸弹”。
“栓塞动脉瘤是第一步,引流颅内血性脑脊液,也很关键。”术后第一天,熊刚副主任医师团队为陈先生行“腰大池引流术”,将动脉瘤破裂流入蛛网膜下腔的血性脑脊液引出。在该院神经外科、重症医学科(ICU)等多学科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和护理下,陈先生病情逐渐好转,术后一周,便能自主进食,下地行走,思维能力和言语表达逐步提升,于7月17日康复出院。
患者痊愈出院。
“应用颅内动脉瘤神经介入手术,已成功救治多例重症动脉瘤破裂患者。”据神经外科熊刚副主任医师介绍,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出血原因约80%为颅内动脉瘤、脑血管畸形所致,第一次破裂出血死亡率达30%;若出血原因不能得到及时控制,第二次破裂出血死亡率可达到60%—70%;部分重症患者,发病后短时间即可出现深昏迷甚至呼吸心搏骤停,故颅内动脉瘤俗称“颅内的不定时炸弹”。熊刚表示,多学科协作是救治复杂病例的重要法宝,学科间的多维协作,不仅能提升医院综合救治能力,更为患者生命健康提供安全可靠的保障。
(关晓锋 通讯员陈林 田星 李凯)
【编辑:余丽娜】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