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融媒体讯(记者夏琼)2018年市政府十件实事火热征集中,在市民革机关工作的胡希龄给本报发来建言:让心肺复苏术等急救和医学常识走进校园,在社会广泛普及。
今年9月,轨道交通1号线循礼门站地铁乘客突然倒地,幸遇护士志愿者跪地抢救才转危为安。胡希龄建议,政府实事对此予以关注,加速普及心肺复苏术等急救和医学常识,把心肺复苏术等急救和医学常识培训纳入中小学教育体系,还可纳入职业教育和驾驶执照考试等常规教育考试系统,使更多普通人掌握心肺复苏术等急救知识。
此外,他还建议在地铁、学校、会场等大型公共场所配备自动体外除颤仪、心肺复苏等应急设备,并对在这里工作的人员进行相关专业培训。
市民熊女士的儿子今年10岁,她也提出相关建言,“期待能在学校普及医疗急救常识。这些知识的学习将让孩子们受益终身!”
生命阳光公益救援中心发起人:
急救知识普及将让孩子们一生受用
“这是非常有意义、有必要去做的事情。”武汉生命阳光公益救援中心发起人王辉和团队成员多年来一直在向公众普及急救知识,累计已为20万人进行过讲解。急救知识教育进校园的建议,她非常支持。她介绍,这一做法,在不少国家已经形成体系,孩子们通过学习掌握了这些知识,既能帮助自己也能帮助别人,增强动手能力,培养互助精神,一生受用。
王辉还针对急救知识进校园提出具体建议:目前,学校有生命安全课程,希望能够将医学急救知识纳入,确保课时,增加课程互动性,分段教学,低年级讲什么内容、高年级讲什么内容,形成科学规范的教学体系,让学生更容易理解、掌握。此外,不仅仅是教材教学,还要配备相关教具,进行演练。还应加强家校互动,通过孩子的学习,让更多家长也参与进来。
长江救援志愿队队长:
急救知识培训将激发孩子们志愿者精神
“这个建议非常好!”长江救援志愿队队长张建民非常赞成急救知识进校园的提议,他们已经在做这样的尝试了——今年以来,他和志愿队队员们已走进汉阳区十多所中学,给孩子们上急救课。他们带来的教学模型、生动的现场演示、丰富的案例,都深受学生们欢迎,“有的学校讲一场不够,还要我们去讲”。
张建民希望这一培训能在全市推开,“孩子们学会了这些知识,一旦遇到突发情况能给身边人及时施救,更重要的是,他们通过这种学习,激发志愿者精神,长大后加入到挽救生命的行列中来”。
友谊青少年空间社会工作服务中心负责人陈宇建议,发动社会力量一起参与,除了校园普及,还可以通过救护夏令营等活动,在全社会广泛宣传普及。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