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延数十公里的生态芦苇湿地
四面环水的独特位置
构成了一幅潮涨潮落、渔舟归航
苇塘风清、海鸟飞翔
生态自然,唯美绝伦的山水画
江城最美的“后花园”
大暑接着秋老虎,高温预警不断刷屏。
按耐不住,带上摄影师,准备pick一场清凉长途旅行。
目的地:沉湖国际重要湿地
好奇这片华中罕见的沼泽湿地夏天的模样,即刻出发,进入沉湖湿地自然保护区。
沉湖湿地的春
来到湖边,温度舒适。空气清凉湿润。武汉中心城区高温38度,这里凉风阵阵,像进了空调房。
沉湖湿地,顾名思义,是沉湖、张家大湖和王家涉湖三个湖泊水脉相连,构成的巨大湿地。
两亿年前造山运动,江城边陲的海洋成为湿地,上百种动物在此栖息越冬、繁衍生息。
据说,沉湖本是一个自然湖泊,横跨天门、汉川两市,承雨面积420平方公里。
沉湖湿地的夏
夏天去沉湖湿地,24小时里有三个必看时刻——清早晨雾云海、傍晚落日晚霞、夜晚群星银河。
夏季阳光充沛,骑车,奔跑,只管大步流星地走,血条充值到满格。往深处走去,有大片的芦苇。斜阳打在芦苇上,野花明黄,远山的灰黄色轮廓逐步显现,旷野上的薄雾蒸腾而起。
沉湖湿地的秋
日落时刻,是沉湖湿地的魔幻时刻。
晚霞从橙红到绛紫层叠晕染,布满广阔无垠的天空。告别城市的霓虹路灯,才发现,这里的一切美好会陪伴着你。
沉湖湿地的冬
“夏季,丰水期的常年水位,沉湖湿地的湖水与芦苇、野莲交相辉映,白鹭点缀其中,显现出湿地的自然之美;冬季,枯水期的沉湖,水位下降,湖泊、滩涂、沼泽与苔草呈现另外的精致,生境多样,几十种数万只越冬候鸟,构成候鸟的天堂之美。”市园林和林业局野保处负责人如是说。
湿地的保护与修复
而就在昨天下午,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湿地管理司总工程师鲍达明、省林业厅湿地管理中心主任王少明一行,在市园林和林业局野保处处长程本泽、蔡甸区林业和旅游局局长刘智龙、分管副局长陈祖光、沉湖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局长李高陪同下,到沉湖国际重要湿地调研。
他的点赞
湿地是城市稀有的“肾”
沉湖湿地自然保护区负责人向鲍达明一行介绍了中央财政支持的湿地保护修复项目进展、自然保护区保护设施建设情况、自然保护区管理体系、实时监控系统、生态补偿等工作情况和取得的成效。
鲍达明实地察看了实施三网拆除区域的湿地生态系统恢复情况,表示赞许。他说,湿地是城市难得的“城市之肾”,它为城市不断地“吸碳”“输氧”,净化水质,还能调蓄洪水,涵养水源,保持生物多样性,是物种基因库。“保护好湿地是生态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他坦言,武汉城市的湿地率很高,把沉湖湿地在内的武汉湿地保护好,是一项了不起的成就。
他的观点
湿地保护修复,应向专家“取经”
湿地保护修复,技术性专业非常强。鲍达明说最大的感受就是要向专家“取经”。湿地保护修复项目,不仅仅要请专业机构专业人员编制实施方案,同时要请行业内专家科学论证,对实施效果实施科学评估、动态监测。
建设要按照国家标准科学规划
他认为,比如在湿地保护区维修水利防洪堤防,一定要把具体实施方案规划好,开展生态影响评估。建设方案要充分考虑到鸟类的栖息、植物的生长、水位变化、生境的改变等因素,要按照国家相关规定、标准来实施。
比起一座高楼
我们更关心湿地的保护
站在湖边,能听到两亿年前的故事
古典气质与国际视野在长江边交织
构成属于沉湖湿地的日与夜
(编辑:张轶 图片:蔡甸区林业和旅游(园林)局)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