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法律服务担当“社区法律医生”破解基层治理顽疾

澜菲溪岸社区书记张晶向记者讲解社区治理狗患的普法提示牌(摄影记者贾雪梅)

7月13日,司法部、民政部发布通知,通报表彰第七批“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武汉3个村(社区)上榜,汉阳四新街澜菲溪岸社区便是其一。

国家级示范村(社区)是如何炼成的?公共法律服务在促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进程中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连日来,记者走访澜菲溪岸社区,揭秘国家级示范村(社区)的“法治密码”。

“法律账”算清,狗患顽疾根治

一只大狗没栓绳,把一只小狗咬伤了,小狗的女主人跑到大狗主人家把门砸坏了。据统计,澜菲溪岸社区有426只宠物狗。几年前,狗患引发了诸多矛盾冲突,成为妨碍社区治理和影响居民安全感的不定时炸弹。

如何拔掉“炸弹”?该社区用过很多办法,如上门为每位养狗的业主送狗绳、登门为狗注射疫苗、组织专场文明养狗活动,但收效甚微。业主们会找出各种不配合的理由,注射疫苗浪费钱,栓狗绳影响狗自由,工作忙没时间参加活动。

社区法律顾问为社区书记张晶提供参谋,居民不愿配合的根本原因是法治意识淡薄,没认识到放任狗的法律后果,给居民普法才能治本。张晶请社区律师将曾发生在社区里的、真实的狗咬人纠纷编成法治故事,开展专场普法讲座,给居民“算法律账”:狗咬伤人,狗主人就违反了《侵权责任法》,要承担经济赔偿,赔钱又伤和气;狗咬人纠纷还可能转化为人与人之间的刑事案件,情节严重的要承担刑事责任。

通过普法把“帐”算清楚了,居民的工作就做通了。居民汤师傅就是“听了邻居家的狗咬伤人,赔了一大笔医药费和奶粉钱”后主动到社区领狗绳的。

目前,澜菲溪岸社区治理狗患成效显著,居民安全感大大提高。社区七成以上狗子打了疫苗,只有个别新入住的业主家的狗没栓绳,养狗居民监护人意识增强,主动担起管理狗的责任。汤师傅家的金毛还成了社区里的狗明星,经其调教,见到陌生人会主动躲到主人身后。

法治课戳破高回报陷阱,帮居民挽回损失10万元

今年上半年,开展防范非法集资法治宣传、护好群众钱袋子是社区治理担负的重要使命之一。澜菲溪岸社区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开展了6场“防非”法治课,帮痴迷于高回报的居民刘师傅拦截下10万元非法集资款。

刘师傅是一名退休教师,从朋友处得知一种高息理财,投入10万元,每月可拿到千元利息。面对高回报诱惑,刘师傅不听劝阻,与家人闹翻。6场法治课听完后,真实的非法集资诈骗案例让刘师傅认清高回报陷阱,主动放弃了投资念头,一家人也和睦如初。

社区书记张晶说,居民一旦落入非法集资陷阱,损失的不止是钱,还会埋下一系列社区治理隐患,如人身安全、家庭矛盾、社会冲突等。“防非”法治课给居民打上“预防针”,消除了隐患。除了法治课,该社区还在全市率先试点手机里的社区律师,打造公共法律服务微信群,为居民24小时“坐诊”,充当居民理财顾问,筛查非法集资陷阱。

公共法律服务担当基层治理的“保健医生”

通过普法宣传树立群众法治信仰,从而破解狗患等社区治理顽疾;通过律师“坐诊”“开药方”,消除非法集资等社区治理中的种种隐患。中南民族大学法学院副院长黄军认为,在推动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进程中,公共法律服务扮演了重要角色,是基层治理的“保健医生”。

2017年,按照武汉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推进部署,澜菲溪岸社区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挂牌成立。公共法律服务开始全方位参与社区治理。不仅如此,澜菲溪岸社区还将法治与自治、德治巧妙融合。

如,小区成立业委会属于居民自治范畴,但社区律师会参与其中充当顾问,引导业委会成立程序合法化;而“映山红”舞蹈队、妈妈互助团等居民自治组织,经常在社区开展法治文艺演出,还成了社区开展普法宣传的法治文化阵地。

国内小学生被砍事件发生后,澜菲溪岸社区学生家长们自发组建了一支“靓妈护学队”,这支居民自治团队有爱心但缺乏专业训练。对此,社区组织专业律师为其普及学生安全法律常识,用法治护航自治。今后,还将请民警传授“实践”知识,精准识别可疑人员、正确应对紧急突发情况。

记者贾雪梅 通讯员李律 王继明 白云 刘焱 许丽慧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