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汉区红领巾学校老师彭兆琪
长江日报融媒体8月27日讯 这个暑假,彭兆琪给学生布置的假期作业中有一项“学说武汉话”。彭兆琪是江汉区红领巾学校的一名语文老师,她总是变着花样,让孩子们了解武汉、热爱武汉。
去年9月开始,彭兆琪每个月都会留出两节课,把语文课变成“综合性学习课”,主题就是“晓江城”,让同学们收集关于武汉的诗词,带到课堂上吟诵、讨论、分享。一年下来,每个孩子都背熟了几首关于黄鹤楼、长江、知音传说的诗词。除了“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这样的名句,同学们还找到了不少新诗词。有个女生找到了一首当代诗人写的《东湖咏怀》,被其中的描写打动。周末,女生特意要求妈妈带着她去了一趟东湖绿道,感受诗中“东湖帆影磨山外,古刹钟声汉水来”的情景。
彭兆琪还和学生们一起读武汉作家方方写的《汉口的沧桑往事》。读完之后,她带着孩子们重走了文中提到的中山大道,感受这条路上的老建筑。这几年,彭兆琪和学生们的脚步踏访了大半个武汉:东湖、园博园、江汉关、辛亥革命纪念馆……2016年毕业季,在彭兆琪的提议下,全校毕业生在黄鹤楼举行了毕业典礼。孩子们穿上汉服,站在黄鹤楼脚下,迎着微风,大声诵读古诗词,说出自己的毕业宣言。这画面,不仅印在了这群孩子的脑海之中,也打动了在场的家长和游客。彭兆琪说,孩子们毕业之后会走向更大的舞台,在黄鹤楼举办毕业典礼,是希望他们始终记得自己从这里出发。
彭兆琪的武汉话很标准,是“武汉话发音人”。武汉方言里承载着武汉的历史与文化,可是班里会说武汉话的武汉伢却不多。上学期,她开始把“学说武汉话”布置进了学生的作业中,让孩子们收集武汉话中有趣的说法、老武汉童谣。孩子们做了这项作业以后有了很多新发现,有学生告诉她,以前一直以为“六渡桥”是“绿豆桥”。彭兆琪带着孩子们一起玩“天上呜呜神,地上甩麻神”的游戏,一起唱《汉阳门的花园》,体会武汉方言中独特的韵味。
“孩子们生长于斯,对武汉要有认同感。”彭兆琪说,语文素养的培养,一方面来源于课本知识,一方面来源于所生活的城市,没有家乡背景和烙印,一个人再成功也只是浅层次的成功。她希望孩子们能在行走家乡中提升语文素养,也在学好语文的同时,更加了解、热爱武汉。
(长江日报记者刘嘉 实习生宋逸轩)
【编辑:施政】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