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出土的战国竹简《孔子曰》亮相国家图书馆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9月10日讯(驻京记者柯立)9月9日,来自湖北荆州博物馆的《孔子曰》竹简(仿制品)在国家图书馆建馆115周年的典籍展中亮相。它的原件2021年从荆州王家嘴战国时期楚墓出土,距今2300多年。

“亘古巨制 煌煌文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典籍展”9月9日在国家典籍博物馆(国家图书馆)开幕,作为115周年馆庆的特别展,它由国家图书馆精心策划,联合山东、浙江、湖北等地8家图书馆、博物馆,精选54种75册件传世善本与出土文献,包括甲骨、简牍、石刻、善本等多种类型,每件都堪称国宝。



湖北荆州博物馆提供的《孔子曰》竹简(仿制品)在国家图书馆建馆115周年的典籍展中亮相。记者柯立 摄

长江日报记者看到,现场展出的湖北战国楚墓竹简,观众扫描展品二维码,可以获得该竹简更多背景信息。展品介绍文字写道:战国时期,孔子言论已广为流行,孔门弟子辑录编撰的孔子语录不止一种。《左传》中引用孔子言论,既有“孔子曰”,也有“仲尼曰”。王家嘴楚简记录的孔子言论以“孔子曰”开头,荆州博物馆将之命名为《孔子曰》;而安徽大学购藏的一批战国楚简中也有一篇记录孔子的言论,简文以“仲尼曰”开头,今天的整理者将其命名为《仲尼曰》。

王家嘴墓地位于湖北省荆州市荆州区纪南镇洪圣村,为配合当地基建,荆州博物馆于2019年至2021年进行了考古发掘。2021年6月,在编号为M798的一座战国楚墓中出土了一批铜器、漆木器、竹简等珍贵文物,荣获“2021湖北六大考古新发现”。根据墓葬形制及出土文物,它属于战国晚期早段,距今约2300年,墓主人身份为“士”一级,可能为楚国儒家学者。

荆州博物馆馆员、考古发掘领队赵晓斌说,《孔子曰》里大约有三分之一的内容可以在今本《论语》中查到,另外三分之二的内容并不见于其他传世文献。

此次在国家图书馆同时展出的还有荆州王家嘴战国楚墓出土的“乐谱”竹简(仿制品)。每支简分为左右两列,自上而下书写,还有横向的细墨线作为分隔符。简文内容由“三、四、五、六、八、九”等数字和“乙、丁、已”等天干,以及少量笔画简单的字符“工、勾”,还有“宫”“角”等字组成。

《今文尚书·尧典》称“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据推断,这类简文是一种失传的先秦乐谱。儒家经典“四书五经”原本有六经,《乐经》在秦末的战火中失传。荆州博物馆馆长王明钦介绍,2021年,考古工作者在王家嘴墓的楚墓中发现3200余枚战国简牍,其中160枚左右所记载的很可能是“战国六经”之一“乐”经中的内容。如果最终被证实,将会为“乐”经的存在提供史料实证。

【编辑:陈明】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