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6日,由湖北省作家协会、武汉市委宣传部指导,武汉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武汉作家协会、武汉市文艺理论研究所(芳草杂志社)承办的第十一届“三江笔会”在武汉启动,同时举办长江主题文学精品创作研讨会,围绕“一江碧水的时代篇章——新时代文学的长江叙事”主题,来自武汉、长沙、南昌、上海、重庆、南京的30余位作家进行研讨,共话一江碧水的历史渊源、丰富内涵、时代价值、现实意义,探讨新时代弘扬长江文化的有效途径。上海市作协签约作家三盅(本名荣进)表示,多年来,“三江笔会”延续着古老的文脉,敏锐洞察着中国文学的新现象、新可能、新方向,是一片大规模的文学试验田。
三盅参加长江主题文学精品创作研讨会。 曾熙来 摄
“三江(汉江、湘江、赣江)流域曾诞生了屈原、陶渊明、孟浩然、欧阳修、王安石、汤显祖,也是沈从文和丁玲的故乡,正如《滕王阁序》中所写‘襟三江而带五湖,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三盅在研讨会上说,在过往漫长的岁月里,自己一次次体悟“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的空灵寂寥;享受“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的风雨情致;拜服于“隆中对”的大谋略、大智慧;感怀于“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的家国情怀;偶尔引起“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豪气干云、荡气回肠;偶尔又在“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哲思里难以自拔。他表示,武汉、长沙、南昌这三座省会城市分别坐落在汉江、湘江、赣江之畔,多年来以“三江笔会”为平台,延续着古老的文脉,敏锐洞察着中国文学的新现象、新可能、新方向,不断扩大自身影响力,并在社会变革中发掘与书写长江流域的文化与经济、变化与发展,深深感受到这是一块永续的品牌、一片超大规模的文学试验田。
三盅上一次来武汉是2010年夏天,他回忆起自己曾去东湖边散步,去中华路码头乘游艇登上黄鹤楼举目远眺,观江上烟波浩渺,也在街边悠然地漫步,吃热干面、撮鸭脖。“14年后我终于又来了,今天的武汉将带给我什么惊喜?在接下来的几天里我将多走多看,多思考多交流,然后把所见所闻、所感所悟带回上海,化为我创作的前进动力。”三盅说,“源远流长的一江碧水,共同书写时代华章,愿长江叙事历久弥新,再创辉煌。”
(叶飞艳)
【编辑:姚昊】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