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限杂思·人类在太空中能呆多久

人类是否适合航天,这是一个与生物钟相关的问题,虽然似乎是一个伪问题,但细想也未必真是伪问题。

今天,航天已不是梦想,从航天器绕地飞行,到空间站在轨运行,人类已完成许多次航天活动,实现了包括登月在内的太空壮举,在空间站连续工作生活的个人记录达到近一年,而累积太空飞行时间的个人纪录达到了879天。太空中出舱活动停留时间的纪录则有约9小时。

然而,迄今为止,人类最远的足迹还只在地月系,行星际旅行尚在展望之中,恒星际空间、恒星系空间、星系际空间只可仰望。地球引力作用半径约93万公里,从地理位置来说,人类已迈出了地球;从引力来说,人类其实还没有离开地球。就是如此近距离的太空活动,航天员的生命保障系统也费尽脑子,生物钟仍然大受影响。

有报道说,航天员脑电图显示,飞行第一天晚上睡眠很差,第二个晚上感到疲劳,平均睡眠仅5.3小时。人感知时间的信息来源,可以分为三个方面,一是生物节律信息,也就是“内生物钟”;二是空间物理节律信息,如地球昼夜节律、季节节律、温度变化、地球磁场等;三是社会时间信息,如喧闹与沉静的节律、作息的节律等。在载人航天环境下,即使“内生物钟”起作用,但空间物理节律发生改变,社会时间信息基本缺失,人的机体节律和行为节律会受到很大影响。

在失重状态下,心肺节律产生变化。阿波罗登月航天员在舱外活动和返回地球后,均出现严重心律失常,国际空间站和航天飞机乘员也发现显著心脏异常节律,因心律失常而缩短空间站行程的现象发生过多起。航天员因空间环境改变而发生的体温节律延迟、睡眠节律紊乱、内分泌代谢改变、行为机警性降低等现象,已被观察到。

为了尽量使航天员保持“与地球相似”的生物钟反应,载人航天中需要在90分钟左右一个昼夜周期的飞行舱内进行有意识的光干预,使其在“光引导”能重建24小时一昼夜的地球近日节律,光照强度、时段、光谱、空间分布等有诸多设计。航天员的饮食安排,不仅考虑到营养、消化和排泄的特殊情形,还作为在时间参考缺失条件下的授时因子而发挥作用。航天员的作息安排,座舱气压、温度湿度等都作为“制度”而被执行,飞行中长期处于狭小密闭空间要克服的孤独感、失重辐射等带来的身心不适,可能扰乱生物钟,也需要有干预办法。

总体而言,从生物特性上说,人是属于地球的,也是属于社会的。就其属于地球而言,人与地球环境,包括大气环境、生物环境、自然环境、电离环境、地磁环境天衣无缝地融合在一起,人就是地球的造物,一旦离开地球,就要体验“在家千日好,出门一时难”的处境。就其属于社会而言,亲友、同事、单位、社群等等人际关系,以及平时在生活中我们不以为意的“社会环境”,都已像空气一样,滋润了人,而一旦离开,没有了噪音,没有了扰攘,没有了从起床上班到下班回家的一切“烦忧”,陷入真正离群索居的环境之中,某种程度上也就相当于被关了禁闭。

遥远的星际旅行,离开地球甚至离开太阳系的旅行,还只在科幻世界里。在一些影视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星际旅行中除了有人在飞船上值班,休息的人则可能被冷冻或冷藏起来,以节约“寿命”,同时有利于减少飞船上的消耗,宇宙飞船被定义为一种单纯的交通工具。然而,如果人类真要进行星际航行,飞船就不只是交通工具,而且是生活现场,要在飞船上解决生养延续问题,要在飞船上解决“社会生活”和“社会建制”问题,否则,每个值班的人就会独自面对寥远的星空和黑暗,漫漫行程,靠“请勿与司机谈话”是打发不了时间的,人也是会发疯的。

寿命,是人的一种大节律,是一个大的生物钟。平均而言,人的寿命约有80岁。除非人类有技术上的巨大突破,80年不足以进行任何以生存为指向的宇宙航行,而更加可能的是一个以地球为家园、以地球为生存前提的生命,一旦彻底离开地球环境,被投放到没有地心引力、地球磁场,甚至没有返回希望的处境下,驶向漫漫深空,不知际涯也不知彼岸的所在,他的生物钟就崩溃了。

人与地球的关系,绝不只是地球为人类提供了环境这么简单,而是地球制造了人,地球演化了人,同时人参与了地球的演化。就此而言,人类并不合适在地球之外进行活动,如果地球之外有适合人类的地方,那个地方也会演化出人,但更加可能的是,某个适合智慧生物的星球演化了另外一种智慧生物形态,他们(如果有的话)未必是呼吸我们这种大气、适应我们这种温度。就现在人类所看到的来说,地球是唯一的,而“宇宙之大足以产生无数多个类似地球的星体”只是一种信念,以及概率论基础上的猜测。

我们的生命形式、寿命长短乃至分子结构,都是为了在地球上生存和发展,而不是能够在地球之外的地方活下去。因此,踏入太空而渴望回家,不只是情感寄托,还是生命本能,甚至是一种分子学上的机制和基因策略,生物钟在航天时的紊乱终究需要回到地球才会完全恢复正常,这跟在地球上飞行要倒时差,不是同一个数量级的关系。

(刘洪波 湖北仙桃人。长江日报评论员,高级记者。)

(作者:刘洪波)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