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10月26日讯(记者黄丽娟)一套完整的苗族嫁妆包括头帽、手镯、项圈、脚钏等银饰,一整套重达十几斤,价格在几万到几十万元之间。每逢盛大节日或亲朋好友到来,姑娘们就会戴上银饰盛装出席,载歌载舞以示欢迎和庆祝。10月26日下午,贵州省苗族银饰锻造技艺传承人吴春秀身着隆重的苗族盛装,做客长江日报“云游长江 非遗共赏”直播间时表示,苗族女孩的嫁妆从出生时就开始筹备,每一件银饰都是苗族文化传承的瑰宝。
贵州省苗族银饰锻造技艺传承人吴春秀做客直播间。陈启 摄
“有衣无银,不成盛装”,银饰自古便是苗族必不可少的装饰品。吴春秀介绍,银饰在苗族人生活中具有独特而重要的作用。按照苗族习俗,新生儿出生的第三天要“打三朝”,亲朋好友在这一天带着礼物前来祝贺,新生儿将会第一次收到银制的礼物,蕴含着美好的祝福。此后,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父母不断为孩子购置银饰,以备嫁娶之用。“特别是女孩子,一年准备一点,等长大要嫁人时,成套的服装和银饰就有了。”
贵州苗族银饰锻制技艺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其精美的工艺和独特的设计而著称。吴春秀的苗族银饰锻造技艺是祖传的,她的父亲吴水根是国家级传承人。“我七八岁的时候,每次放学回来,爸爸就会让我帮他做一些小配件。我们那每六天有一次赶集,我做出自己的小作品拿去卖,挣到钱可开心了。”初中毕业后,出于对这门技艺的喜爱,吴春秀毅然决定跟随父亲专心学习。
贵州省苗族银饰锻造技艺传承人吴春秀做客直播间。陈启 摄
而今,随着苗银饰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和追捧,吴春秀成了朋友和同学羡慕的对象。曾经外出打工的村里人也纷纷回来,向她的父亲学习这门手艺。吴春秀介绍,苗族银饰锻造技艺主要有雕刻和掐丝两种。雕刻工艺是先将银子压成片状,然后在上面作画并雕刻出想要的图案,常用于服装上的银片。掐丝工艺则更为复杂,需要先熔化银子成银条,再经过捶打、拉丝等工序。拉丝时要将银丝从大拇指粗拉到像头发一样细,需拉30多道,然后搓丝三到四次成麻花状。接下来还需要耐心地编框、焊接、固定、填丝,反复十多道工序才能完成。成品制作完成后,还需进行特殊处理,譬如用明矾水清洗、用火烧,最后用铜刷抛光。苗族喜欢银本身的白色,与市场上常见的亮银色不同,这种独特的处理方式保留了苗族银饰的原汁原味。
在传承传统技艺的同时,吴春秀和她的团队也在不断创新。他们设计的苗族银饰文创产品不仅保留了传统银饰的精美工艺,还融入了现代设计元素,使其更加符合现代审美。譬如以苗族跳舞时用到的铜鼓为原型做成的银饰小吊坠,有毛衣链、项链等不同款式;在手镯、戒指、耳环等首饰上融入“蝴蝶妈妈”等苗族非遗文化元素,制作出小巧精致的文创产品;还根据现代人的喜好,打造手工小银锁,深受顾客欢迎。
吴春秀认为,苗族银饰锻造技艺,正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她也期待着这门技艺在未来能够传承和发展,让更多的人领略到苗族银饰的魅力,感受到非遗的博大精深。
【编辑:王戎飞】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