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学武汉道地药材产业,高校学子走进全国白前最大集散地

近日,湖北中医药大学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荆楚中医药文化传承与实践》课程班全体学员来到全国白前最大集散地武汉市新洲区,走进田间地头,通过体验式研学,了解武汉道地药材白前产业种植情况。

在武汉市新洲区辛冲街绿山村青青苗生态农业园,国家青年岐黄学者、国家中药材产业技术体系黄冈综合试验站站长、湖北中医药大学教授刘大会现场为同学们讲授白前的用药,推动白前标准化、规模化种植所采取的育种、移栽、除草、管理等技术情况。

据了解,近年来,湖北中医药大学中药材种植专家团队采用标准大棚进行白前育种的中草药科研基地,通过大棚育种,可以严格监测温湿度、精确施肥用量,科学育种,有效提升种苗移栽后的抗逆性,比传统的育种方式提前20多天进行移栽,有效提升了白前的种植技术。目前,武汉市新洲区已成为全国白前最大集散地。

刘大会教授为同学们讲授白前种植技术。

青青苗生态农业园负责人陈诚介绍,生态农业园始建于2021年,占地700亩,通过“党总支+龙头企业+高校+农户”的组织模式,构建了合作社“合作联营、集体增收”,个体大户“成本供苗、保价回收”,个体农户“流转土地、规模经营”的发展模式,打造了涵盖育种区、种植园、科普基地、试验田、初级加工等功能的生态农业园。

目前,产业园亩产白前达到400公斤、泽泻300公斤,村集体年收入增加20多万元,带动百余村民“家门口”就业,每户年均增收3万多元。

陈诚为同学们讲授中药材种植情况。

研学现场,湖北中医药大学为青青苗生态农业园授牌“湖北中医药大学劳动教育实践基地”。湖北中医药大学负责人表示,该校将结合中医药专业特色,共同开展全方位、多层次、多样化的中药材种植劳动实践教育。

同学们还现场体验了机械化中药材采收、自主设计中药材采收清洗技术、中药材初加工技术,参观了汉派中医药文化馆,学习了“一稻两药”生态种植示范模式。

授牌“湖北中医药大学劳动教育实践基地”。

师生了解中药材采收、初加工情况。

湖北中医药大学2023级中药学专业学生代雨婷说:“通过实地研学,我深切感受到了中药种植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作用,实地了解了中药材种植、开发、加工等过程,作为中医药专业的学生,我们要立足于产业一线,了解中医药产业发展现状,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加强劳动实践锻炼。”

师生合影。

据悉,《荆楚中医药文化传承与实践》是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社会实践类),课程注重通过体验式现场教学,将中医药专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化中医药实践育人,注重荆楚中医药文化传承,培养中医药学子综合素养。

(张越 通讯员姚泷皓 周士权 陈依)

【编辑:余丽娜】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