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十大伴手礼 | “追光武汉”礼盒一年卖了10万盒,汉味美食这样炼成爆款



什么样的城市伴手礼更受市民游客欢迎?除了设计精美,便于携带,体现城市文化也是必备要素之一。名列武汉十大伴手礼的扬子江食品“追光武汉”糕点礼盒,打开就像一本书,插画师用“追光武汉”的主题,重新演绎了武汉的旅游地标,结合书本盒造型,搭配非遗手工产品。

扬子江食品“追光武汉”糕点礼盒。

将城市文化与传统美食相结合的“追光武汉”糕点礼盒,深受外地游客欢迎。数据显示,“追光武汉”糕点礼盒系列产品年销售量超过10万盒,几乎在武汉所有的特产商店、机场和火车站都有铺货。3月21日,董宇辉在汉首次户外直播带货时,3万份产品一晚售罄。近日,长江日报记者走进扬子江食品产业园,了解到“追光武汉”糕点礼盒背后的故事。

数代传承

技艺悠久

扬子江门店。

武汉传统糕点制作技艺历史悠久,是老武汉人的美好记忆。数代传承,造就了扬子江食品品牌。扬子江食品现掌门人梅红运的父辈,早年在汉阳养奶牛并兼带做些糕点。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政府实行公私合营组建“武汉国营畜牧场”,梅家的小生意被并入其中。1992年,梅红运子承父业,创办起现在的扬子江食品品牌,从事传统特色食品的开发研制生产。

由于产品硬,口碑好,每到春节、端午节、中秋节“三节”来临,总是最繁忙的时候。每天清晨、傍晚,工厂门前的门市部形成了武昌名特美食糕点的聚集地。—溜儿排开的,有港饼、桃片糕、麻烘糕、牛奶法饼、荆楚汉饼等等。此起彼伏的叫卖声、现制的“噔噔”声、炒勺炒瓢的“叮当”声、油料烹炸的“嘶啦”声、拉动风箱的“卟塌”声,伴以香甜诱人的气味儿,汇成了令人陶醉的美妙晨曲。武汉市民、买卖商家、老人孩童,款步闲散于此,选择自己喜好的糕饼,坐在武泰闸前的马扎、板凳上,品尝美食。—幅和谐安详的市井风情画卷,至今忆起,还令人十分留恋。

造饼世家

匠人匠心

扬子江师傅制作糕点。

扬子江传统糕点制作技艺根植于本土,浸润于武汉的历史、文化与社会生活之中。梅红运是中国传统食品工艺大师、中华糕饼研究院研究员、烘焙国家级评委。他事业起步时的第一件事,就是力邀湖北糕饼业有一定影响的老一辈师傅加盟,一位是糕点名师李良庆,一位是“拉糖皇后”王玉蓉。当时两位师傅都60多岁了,从十多岁就开始制作糕饼,技艺炉火纯青。长期的磨砺,扬子江食品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工艺,生产的粽子、月饼、京果、酥糖、杂糖、绿豆糕等,很受市场青睐,“小法饼”“荆楚汉饼”“麻烘糕”等也声名远播。

而今,扬子江糕点制作,从原料到技艺上,仍旧保留着古法情怀和匠人精神。以经典的绿豆糕为例,一块小小的绿豆糕从“出生”到上架,要经历绿豆采购、挑选、脱皮、晾干、研磨、加馅、塑形、蒸煮等步骤,期间还要熬糖、静置。成品出炉后还需冷却杀菌、金属检测仪检测,可谓“九九八十一难”。湖北传统糕点制作技艺第四代传承人周辉揭秘,在这已然非常繁复的工艺背后,每一步还都“暗藏玄机”——绿豆必须晾干而不能烘干,否则口感干而不润;糖要使用熬制的绵白糖,而非白砂糖,以此保证味道;豆沙内馅必须包裹好,不能露馅,不然会严重影响观感;绿豆糕制作全程,必须使用软水,口感才会更佳。

一座城,一个老字号品牌,经过四代人的传承与发展,辛劳工作与传承创新,百年正青春的品牌续写着华丽的新篇章。2015年,扬子江传统糕点制作技艺入选第五批武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2016年,入选第五批湖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迄今,武汉市武昌区共申报成功6项省级非遗项目,扬子江传统糕点制作技艺就是其中之一。

传承创新

绽放活力

游客在扬子江门店购买糕点。

要擦亮老字号招牌,不仅需坚守古法技艺,更要在传承上有所创新。“追光武汉” 糕点礼盒这款礼盒,就是非遗“传承+创新”的体现。

近年来,依托雄厚的工业基础和丰富的科教资源,“科创名城”“未来之城”已成为武汉的新名片,武汉也当之无愧地成了“追光之城”。大量大学生留汉兴业、创业,而扬子江的这款礼盒,以年轻人钟爱的画风打造出别具一格的城市礼物,满足了年轻人对伴手礼的需求。礼盒的书本盒造型设计独具匠心。其灵感源于将武汉的故事编撰成书,消费者在打开看似一本书的礼盒时,却发现里面是一盒精美的糕点,这种惊喜感十足的设计富有创意和心意。

孩子们在扬子江非遗文化馆体验糕点制作。侯钰倩 摄

“追光武汉”主题插画的灵感则来自“武汉文化和旅游局”微信推送的武汉古今建筑同框组图,像黄鹤楼与武汉第一高楼绿地606同框、归元寺与鹦鹉洲长江大桥同框等。插画师运用现代手绘技法重新演绎,呈现出“历史与现代同框,一眼望穿古今”的武汉旅游意境。城市在发展中与时代印记融合共生,在这古今同框的画面里,展现出追光武汉的独特韵味。

礼盒中的非遗手工产品是一大亮点。“追光武汉”系列糕点共10个产品,其中既有武汉家喻户晓的传统手工糕点,如武汉云片糕、桃片糕、麻烘糕、桂花糕,也有黄油海盐曲奇饼干、巧克力曲奇饼干等新式糕点。这些传统手工糕点,每一款都承载着独特的制作工艺,是武汉美食文化的结晶。

“希望游客在游览武汉之际,带上这份附有武汉地标印记的伴手礼,以礼传情,让武汉味道伴随左右,也让这份糕点唤醒游客在武汉的美好旅游记忆。”扬子江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扬子江在昙华林、户部巷设有直营门店,昙华林店还有现场制作,顾客能购买到新鲜出炉的食品,深受年轻游客喜爱。明年的樱花季,扬子江还计划推出樱花系列产品,继续将城市文化融入传统美食,为消费者带来更多惊喜。

(文/长江日报记者黄丽娟 通讯员武文旅)

【编辑:符樱】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