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好中药学栽培技术,湖北中医药大学学子麻城观摩福白菊种植新模式

近日,湖北中医药大学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荆楚中医药文化传承与实践》师生来到湖北“十大楚药”福白菊的原产地——麻城市福田河镇,走进麻城丰和农业产业园和麻城福白菊种苗繁育中心,学习福白菊“一种二改三调”轻简种植新模式,观摩福白菊种苗繁育。

立冬后,随着气温逐渐下降,麻城福白菊进入盛花采摘期。在麻城市福田河镇丰和农业产业园,国家中药材产业技术体系黄冈综合试验站专家、湖北中医药大学教师刘启为同学们现场讲解福白菊“一种二改三调”轻简种植新模式。

国家中药材产业技术体系黄冈综合试验站专家、湖北中医药大学教师刘启现场讲解福白菊“一种二改三调”轻简种植新模式。

据了解,近年来,湖北中医药大学中药生态农业创新团队以湖北省麻城市福白菊传统种植模式中存在的问题为导向,总结归纳出“选择优良地方品种”的“一种”“改传统老枝分株苗或老枝扦插苗为穴盘嫩枝扦插育苗”“改单一连作模式为轮、间作模式”的“二改”“调整定植时期”“调整种植密度”“调整施肥模式”的“三调”的福白菊轻简种植新模式。

该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福白菊在传统种植模式中存在的病害严重、产量不高问题,提供了菊花药材优质增产增效的有效手段,目前该轻简种植新模式已推广应用面积超3万余亩,新增直接经济效应5000万元、间接经济效益2亿元以上。

丰和农业产业园相关负责人介绍,该产业园依托专业优势及人才技术资源,关注菊花产业短板,致力于打造“种子芯片”,现已建成“麻城市菊花种苗扩繁中心”,种苗扩繁中心占地4.8亩,实验室及其配套设施建筑面积达700余平方米,连栋育苗试验大棚超过1万平方米,高标准试验示范基地260亩。

现如今,已建成的组培室设计年产能为2万株组培试管苗,通过炼苗和试种可培养原种10万株。目前产业园已实现带动周边农户300余人参与就业,实现平均每户增收近万元。

学生开展福白菊采收劳动实践。

现场,同学们还开展了福白菊采收的劳动实践,与产业园负责人进行了种植交流,前往麻城福白菊种苗繁育中心学习了解了菊花脱毒苗的生产流程。

2022级中药学专业学生刘方杰说:“通过实地研学,认识到中药材科学种植的重要性,科学种植降低了生产成本和病虫害发生率,有效提升了中药材的产量和质量;作为中药学专业的学生,要学习好中药学栽培技术,掌握中药材的种植、管理、采收和加工等关键技术。”

学生了解菊花脱毒苗生产流程。

湖北中医药大学相关负责人介绍,《荆楚中医药文化传承与实践》是国家级一流社会实践本科课程,通过体验式现场教学,将中医药专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化中医药实践育人,深入挖掘和传承荆楚中医药文化精髓,提升中医药学子综合素养。

(张越  通讯员周士权)

【编辑:余丽娜】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