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创地产”第40届楚才写作大会
初选将于12月8号举行
四十不惑。今年“楚才”评委阵容从去年的130人壮大到170人,新增评委主要是来自中小学教学一线的特级教师和中青年教学骨干。他们或是中小学作文教学和研究的领军人物,或是近年来在作文和语文教学实践中崭露头角的后起之秀。
本届“楚才”分初选和决选两个阶段
评委们将始终秉持严谨、公正和科学的原则,认真评审每一篇作品。
“楚才”评审工作负责人向必颖介绍,今年新增决选环节,虽然会给评审工作增加巨大的工作量,但有利于更好地维护“楚才”的权威性和公信力。“楚才”评委均具有丰富的作文评卷经验,对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写作能力都很熟悉,对于体现“我手写我心”、具有鲜明个性的作品会给予充分鼓励和肯定。
同时,凡发现带有明显成年人参与和AI“痕迹”的作品,经专家研判后,会视程度不同予以降级甚至淘汰。
“楚才”主办方郑重提醒各位家长要从小培养孩子们诚实守信的品格。楚才对抄袭和明显模仿他人作品的行为“零容忍”,发现一起处理一起。来自多个界别的评委的阅读面非常广,在评审过程中,会随时对有“嫌疑”的文章进行查证。
本届“楚才”采取线上评卷模式
评委进入评审系统后,无法看见学生的任何身份信息,一律“盲评”。楚才评审在国内同类活动中最为严格,须经初评、复评、定评(两次)和终评5个环节,由5位不同界别的评委先后审读,最后约15%的作品获奖。特等奖作品,还要另加社会公示、进校走访程序。
更为重要的是,本届“楚才”对线上初选入围的选手,还将择时集中安排线下决选,最终结果由两次成绩综合考量形成。
初选在即主办方特别邀请了老、中、青4位评委给大家谈谈怎样写好楚才作文相信同学们能从中获得启发在第40届楚才写作大会上脱颖而出!且听评委说——
三十年老评委眼里的“楚才”
黄德灿,武汉市学科带头人,原鄂教版语文主要编者,楚才专家评委。
做楚才评委一转眼三十年,为楚才作文做评点也有三十年,楚才年年不忘我,我以忠诚报楚才。
有人问,你是怎么评价楚才作文的?一句话回答,就是捕捉孩子们作文的“闪光点”。我的标准就是“三性”:一是“感性”。有生活真切体验,有童真童趣,有创新构思,有故事情节魅力,有精彩细节描写,语言文采斐然。二是“理性”。有成长启示,有做人道理,有现实思考,有文化审视,有科学眼光,有哲理思辨。三是“人性”。有人文关怀,有悲悯情感,有抑恶扬善,有人性拷问。闪光点越多,获奖就越有保障。
小学段由于大多数写的是记叙文,我总结了六个闪光点:讲一个故事,情趣活现;编一个情节,结构谨严;绕几个弯子,一波三折;串几个细节,文采斐然;点一个眼睛,体现深度;显一个人情,泪流满面。每当看到这样的作文,我总是情不自禁,立即推荐。
当然,在评点作文中也发现不少遗憾,有的材料脱离现实,有的生活浮在表面,有的叙述多于描写,有的故事缺油少盐,有的说理少了思辨,有的立意硬贴标签。要解决这些问题,恐怕只有多读书、多观察、多思考、多练笔。作文不能依赖老师指点,作文靠自悟,洞明世事,人情练达,多读心中有数,多写笔下生花。作文也是一种修行,有一个从“悟空(看透)”,到“悟能(自律)”,到“悟净(升华)”的过程。
“细节消解”问题亟待重视
邓鼐,武汉市文学艺术理论研究所(芳草杂志社)副所长、副主编,武汉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秘书长,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
在批阅海量的作文后,可以明显感受到,时代浩浩汤汤的潮流不仅作用于我们这些成年人,也作用于每一个孩子。很多卷面整洁的作品后面,所显现出来的思想的成熟,见识的广博,情趣的多样,都足以让我们对每一位小“楚才”心生敬意!
但同时无可否认的是,时间的碎片化、电子化阅读、短视频的兴起,都对我们下一代的阅读与生活,乃至审美观念,都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在作品中反映出来的就是细节的消解。
消解的一方面,是作者对于生活观察不足,评卷时很难发现对于生活细节有深入观察和描摹的作品,生活世界似乎抹上了一层塑胶,看似光亮,其实粗粝。
消解的另一方面,反映在情感表达的段子化。作为个性化的作者、个性化的学生,情感的表达却喜欢直接套用网络中的诸多段子和流行梗,看似合理,背后缺乏的是深刻的个性。
消解的第三方面,反映在作品背后的世界观的格式化。处于成长中的小作者们,应该有更多、更鲜活的世界观,而不只是那么单调的、做作的格式化表达。
四十而不惑。“楚才”要走得更远、更坚实,上述问题值得大家一起来重视!
写作中那些容易被忽视的“坑”
孙亦君,湖北教育出版社副编审,“楚才”专家评委,“楚才”丛书编辑。
在评卷和审读《楚才文萃》的过程中,发现有一些容易被大家忽视的“坑”,即使是有些优秀的选手也容易踩。虽说是一些“小毛病”,但有时对于文章的质量和表达效果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同时也是反映一个孩子语文综合素养能力的镜子,因此也不可小视。
一、不爱分段,如整篇只有两三个段落,或是轻视标点的使用,整个段落一个逗号逗到底。这不仅使人读起来非常累,也影响了文章的层次结构,使得行文结构不清晰。
二、生造词语,或是使用大量长句和啰嗦的修饰语堆砌,导致逻辑混乱,让人不知所云。有些同学写作文时,担心用词或是造句不够华丽,便生造词语。生造词语不仅不符合语法规范,也容易影响意思的表达,造成语言上的混乱。如“……看到的风景总是包洽着历史与现实的交错的美感”,这里的“包洽”显然是生造的。
三、滥用网络语言。有些网络用语具有新颖、幽默的特点,但在写作文时,不能不顾情境地随意滥用。如无缘无故将“小朋友”写成“小盆友”,将“这样子”写成“酱紫”。
四、与现实不符的语句或情节,影响文章的真实性。在评卷和审稿过程中,类似“我记得我几个月大的时候……”这样的句子时有出现,显然几个月大的孩子是不会记得什么的,这与现实不符。
五、故事情节设计违反生活逻辑,或缺少必要交待。即使是虚构想象的素材,也要注意合理性。如有作者写童话故事中的樱花和牵牛花的生长、对话,但两种花的花期是不同的,一般情况下是不会同时开放的。
六、对一些不正确的行为过分渲染,如飙车、说粗话等。今年《楚才文萃》在选文的过程中,就有文章因为这个原因而遗憾落选。毕竟,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培养青少年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是“楚才”始终不渝的追求。
从参赛者到评卷人
黄晓磊,湖北省武昌实验小学语文教师,武昌区语文学科带头人,武汉市优秀青年教师。
新一届“楚才”又来了。这也让我回想起自己初三那年参赛的情景。竞赛前,语文老师对我说,作文并不完全是临场写出来的,需要在写作前整理自己平时写过的习作、积累的素材,做到心中有数。而不是看到题目,再茫然地临场发挥。也就是那一次,我第一次获得了楚才作文一等奖。
长大之后,我也成为了一名语文老师,还连续几年当上楚才评委。阅卷中,我常常被那些质朴真诚的文字深深地打动。那么,如何写出真情实感的文章呢?这里有几点小小的建议和大家分享。
首先,内容选取上要以真实体验为基础。只有亲身经历过,才能在写作时有话可说,情感也更容易自然流露。写日记是一个很好的记录写作素材的习惯,形成“素材库”,考场时才能文思泉涌。
其次,要将场景的细节写清楚。细节方能打动人。可以用“放电影”的方式还原当时的场景,将场景和人物的细节用“特写”的方式表达出来,使人有身临其境的感受,从而引起共鸣。
第三,尽量用简单而平实的语言表达感受。减少华丽辞藻的堆砌和“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情绪表达,避免为了煽情而煽情,为了上价值而上价值,多说儿童的语言,拒绝“成人化”的表达。
第四,结构上用一些巧思,比如倒叙的表达、巧妙的点题、关键句的重复、转折句的使用等,使文章更加有层次,人物的情感一波三折又水到渠成。
第五,多读多改。当我们完成一篇习作时,不妨从读者的角度,自己多默读几遍,将自己带入角色,进入情境看是否能打动自己。读到觉得“磕碰”的地方,多读几遍,反复斟酌用词,品一品。这样多练几次,用词的把握就会越来越精准,文字也就越来越能打动人。
第40届楚才写作大会评委名单
(排名不分先后)
(来源:楚才竞赛委员会)
【编辑:符樱】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