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抗战新诗集文献汇编》出版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12月13日讯(记者陈晓彤 通讯员党波涛)12月13日,华中师范大学发布消息,由该校文学院教授王泽龙主编的《中国抗战新诗集文献汇编》(全三十册)由国家图书馆出版社正式出版。

汇编将1931—1949年间出版的抗战诗集集中编辑整理,收录个人诗集171种,选集11种,包括《狮子吼》《中国牧歌》《在天门》《原野之歌》《战斗的江南季节》《抗战新诗选辑》等。

《中国抗战新诗集文献汇编》出版。

据了解,抗战时期,广大作家、诗人走上前线、共赴国难,他们以笔代枪,用“嘶哑的喉咙”为祖国歌唱,留下了大量抗战诗歌。团队通过系统搜集整理,挑选了其中的重要诗集、珍稀版本进行再版,再现抗战历史现场。

该书副主编、华师文学院博士生薛雅心介绍,抗战诗歌记录了战争的残酷,也以诗人的切身体验,记录了人民大众的悲伤与喜悦,展现了他们的坚强不屈。

比如诗人刘雯卿在《战地家书》中,以诗歌为文体给远方的母亲写信,“我没有什么寄给您,只有这些血肉做成的消息”,足见战争的残忍与作战的艰苦。诗人田间在《给战斗者》中,用频繁的分行、短促的节奏构筑诗行,诗歌如同机关枪发出的响声,短促、持续、有力。战争年代正需要这种声音作为进军的号声,以展现战斗冲锋的情景。

据悉,这部文献汇编是王泽龙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新诗传播接受文献集成、研究及数据库建设(1917—1949)”文献辑录的部分成果。该重大项目去年10月顺利结项,获评优秀等级。

“中华民族素有诗史与诗教传统。抗战诗歌更有着特殊的历史文献价值,记录与表达各个阶层人们丰富的心理世界与精神面貌。”王泽龙表示,抗战时期动荡的历史环境,给现代出版物的保存与收集整理带来了诸多困难。对抗战诗集文献的收集整理与出版,将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国现代诗歌史研究,提供大量第一手文献资料,弥补现代文学与现代诗歌有关抗战文学研究的缺憾。

专家组评价,“王泽龙教授带领学术团队检视中国新诗百年来的发展,在思想和艺术层面探讨中国现当代诗学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总结中国近百年新诗传播接受史中现代诗学与革命诗学的宝贵经验,为新诗领域提供了本体诗学与百年新诗传播接受特色研究的中国智慧。该项目成果,是新时期以来中国新诗研究的标志性成果之一”。

》〉链接:

《中国抗战新诗集文献汇编》诗歌节选

我没有什么寄给您,

只有这些血肉做成的消息,

胜利的日子已经排在眼前了,

您应该欢喜吧?

亲爱的母亲!

女儿快要回来了,

您不要预备杀猪宰羊,

我要高声唱着凯歌归故乡!

——刘雯卿《战地家书》

我们

人性的

呼吸,

不能停止;

血肉的

行列,

不能拆散;

复仇的

枪,

不能扭断;

因为

我们

不能

屈辱地活着,

也不能

屈辱地死去呀……

——田间《给战斗者》

我们爱这日子

不是因为我们

看不见自己的苦难

不是因为我们

看不见饥饿与死亡

我们爱这日子

是因为这日子给我们

带来了灿烂的明天的

最可信的音讯。

——艾青《向太阳》

未被俘虏

未受伤

未死亡

我,我,我,我要战争

——鸥外鸥《不降的兵》

【编辑:姚昊】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