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12月18日讯 有了传感器,工业设备就有了“感知器官”,其中激光雷达便发挥着“眼睛”的功能。武汉一家企业研发的工业传感用激光雷达,已占据三成国内市场份额。
记者在位于华中科技大学科技园的武汉万集光电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武汉万集”)看到,安装有万集激光雷达的某型号AGV(自动导向车)小车能够自主避障,从电脑中可实时看到,小车仿佛长了“复眼”般,可360度观测周边状况。而拿在手上的激光雷达为圆柱状,主体部分只有半个手机大小,体积是现有激光雷达的约四分之一,成本降低八成,集成度高、体积小、性能先进。
安装有武汉万集激光雷达的移动机器人正在工作。
武汉万集总经理胡攀攀介绍,该产品系全球首款工业传感用3D安全激光雷达,为企业自主研发。
“激光雷达是否越多越好?为了满足‘看见’,是否简单叠加、多为工业机器人装几只‘眼睛’就行?”胡攀攀介绍,伴随“智慧路”“智能车”“智造工厂”等放量,激光雷达的应用场景不断拓展,尤其在智造场景,越来越多企业意识到,低效布局低端传感器,“眼睛”遍布但性价比不高。
同时,工厂智能化、定制化、柔性化制造需求正在上升。胡攀攀调研中发现:“比如汽车制造中,要求轻量化、电动化等,一次性完成车身部件铸造,就会出现结合面异形件。对于不规则物体观测,传统部署是不同方位多装几个‘眼睛’,但成本高且需要‘拼图’,亟待‘全知眼’。”
安装有武汉万集激光雷达的移动机器人正在工作,箭头指示处不足巴掌大小区域为激光雷达,相当于机器人的“眼睛”。
该产品历时3年研制成功,今年已在产线试生产。未发布已收获上千万元意向订单,某日本知名工业传感器厂商已发来预订需求清单。经验证,一台3D安全激光雷达可至少取代2个2D激光雷达,能满足工业复杂场景的立体防护需求。
同时,该产品已在全球同类产品中首个申请TÜV莱茵功能安全产品认证。
“激光雷达发射激光来测量物体与传感器之间精确距离。自主研制这一元器件,万集是最早的‘入场者’”。胡攀攀介绍,受国家发展智慧交通等政策影响,城市要实现全天候交通流量信息采集,就需要大量上马激光式交通流量调查设备。企业最早做路测激光雷达起家,在这一领域市占率超过50%。但团队清醒预判:“蛋糕”总有吃完的一天。
安装有武汉万集激光雷达的移动机器人正在工作。
华中科技大学光学工程博士出身的胡攀攀组建万集科技武汉研究院,每年研发投入超1亿元,开始下一代产品预研,在汽车和机器人用激光雷达领域较早布局。除积极进军智能网联汽车领域外,团队还关注到另一个相对不那么热但稳健的市场——工业传感设备。
胡攀攀介绍,近年来,我国机器人产业发展迅猛,工业机器人装机量全球第一。
在工业移动机器人领域,武汉万集近3年连续保持300%的年增长率,已占据三成国内市场份额,“工业眼”被装上工业机器人、机械臂、AGV、无人叉车及智慧物流、智慧仓储等传感设备上,已在下游的富士康iPhone产线、上汽通用五菱新能源厂、华为江淮工厂、广州丰田汽车厂及海外工业场景中广泛应用。
(长江日报记者李佳 通讯员田卫卫 聂丽)
【编辑:王戎飞】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