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体》全球那么火,他是幕后推手,他是“科幻掘金人”姚海军


“科幻掘金人”姚海军。本人供图

长江日报融媒体11月6日讯(记者欧阳春艳)对于非科幻爱好者来说,《科幻世界》杂志主编姚海军的名字多少有些陌生,但所有认识姚海军的人,都会认可他在中国科幻圈的重要分量。著名科普界元老董仁威叫这个后辈“科幻掘金人”,而著名科幻作家刘慈欣则褒奖他为“中国的坎贝尔”——在美国科幻文学界享有盛名的约翰·坎贝尔,是美国科幻小说“黄金时代”的开山鼻祖,一生主要工作是主编《惊险科幻小说》杂志,培养影响了一大批科幻小说家。

日前,姚海军与国内近十位科幻名家一起接受访问,辑成《追梦人:四川科幻口述史》一书,他们的人生历程正好勾画出中国科幻所走过的半个多世纪艰难而辉煌的历程。长江日报记者4日对姚海军进行了电话专访。

30年前创办中国第一份科幻“同好杂志”

正如科幻小说往往具有传奇色彩,姚海军的科幻生涯无疑也是一个传奇。1986年,因为从小就对科幻抱有浓厚兴趣,还在技校读书的姚海军自任会长,成立了“中国科幻爱好者协会”——这是中国第一个自发成立的科幻爱好者组织,星河、韩松、王晋康、何夕、柳文扬等后来整整一代科幻界的骨干作家都是这个协会的会员。

后来,姚海军又自己筹钱,手刻蜡纸,油印出版了属于科幻爱好者的《星云》杂志。《星云》最初只有几十册,一年出三期,科幻迷们在上面推荐、点评作品,出版社在上面发布新书信息,作家们在上面跟读者分享创作。那时的姚海军没想到,如此简陋的一本小册子,竟会是中国科幻界“同好杂志”的开端。

1988年,姚海军技校毕业,被分回到黑龙江伊春的林场做林业工人。他白天是个工头儿,晚上则忙着编《星云》,印《星云》,寄《星云》。他就这样坚持了十多年,《星云》在圈子里名头越来越响亮,许多科幻作家都是从这里获知国内外最新科幻动态。后来身为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的吴岩曾把《星云》带到美国,作为中国科幻的代表杂志参加展出,引起了很大反响。

1997年《科幻世界》杂志举办“北京国际科幻大会”,除了科幻作家,还请来了多名俄罗斯和美国宇航员。远在北国的姚海军此时生活拮据,以为自己会错过盛会,没想到全国的科幻迷们私下组织了一次“众筹”,为他凑足了到北京的车票钱。

这次盛会让姚海军见到了十多年素未谋面的“哥们”,也让他终于决定离开远在北国的林场。几经辗转,1998年,姚海军终于进入了《科幻世界》杂志工作,开始了全新的科幻生涯。

“科幻掘金人”姚海军。本人供图

成为《三体》走向世界的“幕后推手”

刚进入《科幻世界》时,姚海军被安排在“读者俱乐部”,每天拆成堆的读者来信。也就是在这一年,姚海军在简陋的办公室亲手拆开了一个信封,看到了一个作者给《科幻世界》的第一份投稿。文稿用了当时少见的电脑打印,只有落款是手写的——“山西娘子关热电厂刘慈欣”。

姚海军先看了一遍那个两千多字的稿子,用偏爱“硬科幻”的他的话说,“宏大想象力、宽阔的视野便让我为之兴奋”,他将稿子转交给时任编辑部主任田子镒,田子镒看完之后,准稿意见写了四个字:描写恢弘。几个编辑们为这个稿子讨论得眉飞色舞,当时的杂志主编、著名作家阿来推门进来,看完之后当场决定签发。阿来对刘慈欣的才华大加赞赏,后来甚至专门为他的创作召开研讨会,希望帮助这位作者在文学性方面再获提升。这一年,刘慈欣在《科幻世界》上发表了四篇作品,并且拿到了“银河奖”。

1999年10月,姚海军正式调进了杂志编辑部。2006年,当刘慈欣第二部长篇《三体Ⅰ》的书稿完成时,姚海军强烈感觉到这是一部与以往大不相同的作品。于是,姚海军决定在当年的《科幻世界》上连载《三体Ⅰ》,这也是迄今《科幻世界》历史上唯一一次全文连载一部长篇作品。整整八个月的连载,让刘慈欣和他的“三体世界”赢得了青年读者的狂热喜爱。

在焦急的等待中,2010年8月,还是姚海军第一个看到了《三体Ⅲ》的初稿。仅仅只看了一部分稿子,姚海军就激动得彻夜不眠,热泪盈眶。两个月后,《科幻世界》联合重庆出版集团直接推出了单行本《三体Ⅲ:死神永生》。这本小说中奇异瑰丽的想象,深邃严肃的思考,让原来从不读科幻的演员、音乐家、诗人、投资人等都开始在微博上大发自己的读后感,果壳网科学活动主持人小姬的说法也流行开来——世界上分成两类人,读过《三体》的,没有读过《三体》的。此后随着《三体》英译本在大洋彼岸落地,刘慈欣在西方科幻文学界影响力的持续扩散,他终于斩获了2015年的“雨果奖”。

有人说,没有姚海军,可能就没有今天的刘慈欣,但姚海军却对这一点并不认同。“当伯乐,这是编辑的本职工作。有很多作家,没有你这个编辑,他也会出现。优秀作家在你的职业编辑生涯中出现,是一种幸运。有了伟大的作家和作品,编辑的价值才会被凸显出来。”

中国科幻不再是一个“孤独星球”

科幻是西方舶来品

读+:《追梦人》这本书主要讲述了四川科幻史,四川在中国科幻领域的地位如何?

姚海军:历史造就了四川在中国科幻领域的独特地位。1949年建国后,四川就有好几位成绩优秀的科幻作家;在上世纪80年代初,中国科幻写作停滞之时,四川《科学文艺》杂志,也就是《科幻世界》的前身,是当时几乎全国唯一的科幻杂志;后来,《科幻世界》又成为了全国乃至全世界发行量最大的科幻杂志,成都也成为了中国的“科幻之都”。有一句评价我印象很深,那就是成都是地理上的洼地,但是中国科幻的高地。

读+:中国人的想象力是落后于西方的吗?

姚海军:科幻写作是从西方开始的,是个舶来品,但不能说中国人就是没有想象力的。比如说鲁迅年轻时就曾翻译过《月界旅行》等科幻小说,并有那句常为中国科幻界所乐道的名言:“故苟欲弥今日译界之缺点,导中国人群以进行,必自科学小说始。”

还有一件更让我唏嘘的事情是,我在读初中的时候,就曾读到叶永烈的一篇科幻文章,他在里面讲到有人发现了恐龙蛋,并通过它孵化出了恐龙。结果十几年后,美国人迈克尔·克莱顿才写出了《侏罗纪公园》,这个从图书、电影、公园等各个领域席卷全球,横贯了整条文化产业链。

中国科幻的未来在于原创力量

读+:中国科幻未来的发展,取决于原创科幻小说的创作水平?

姚海军:对,中国科幻的未来就在于原创力量,在于有没有科幻大师。本世纪初,中国最好的科幻作家一本书也就只能卖到1万册左右,我们觉得这个太不正常了。所以当我们2004年开始推“中国科幻基石丛书”的时候,我们订下了一个小目标是3万册。没想到这个丛书的第一本钱莉芳的《天意》,居然就创下了15万册的销售纪录。事实证明我们对于科幻市场太没想象力了,后来我们思考了一下,这本书可以说是开创了中国穿越小说的先河,受到欢迎是偶然中的必然。

读+:中国科幻作家群体的现状如何?

姚海军:中国的科幻作家队伍大概只有两三百人,对于一个有着庞大人口的国家来说,这个比例实在太低,与日本、美国相比还有差距。另外,这个群体的结构也不太合理,中国科幻要想打开局面,除了要有自己的畅销书和畅销作家之外,还应该多样化。不能都是刘慈欣,也不能都是王晋康,有一位成功的作家,对于中国原创科幻文学的发展会有极大的带动作用,但我们更希望出现一个群体。有更多的类型、风格,来满足不同的读者的需求,中国科幻才能发展得更好。

中国科幻的差距在“产业化”

读+:刘慈欣、郝景芳先后获得“雨果奖”,国外对于中国科幻是否有了全新的认识?

姚海军:在科幻领域,以前中国与西方的了解是单向的,西方人常问,中国人也有科幻吗?现在西方开始发现中国的科幻,他们掀起了一个小小的好奇心热潮,西方与中国的了解开始是双向的了,中国科幻不再是一个“孤独星球”。美国、日本的科幻杂志开始刊登中国最新一代科幻作家的作品,在国际科幻大会上,很多人的发言都会提及中国科幻,提及《三体》,这是可喜的变化。

读+:中国科幻与西方科幻相比,还有哪些短板?

姚海军:如果单纯从科幻写作来说,我可以很肯定的说,刘慈欣与世界级的科幻大腕们没有差距,在有些方面甚至已经超越了他们。中国科幻的更大差距应该是在“产业化”方面,相比各个影视公司、视频网站们对于“IP”(知识产权)重要性铺天盖地的轰炸,《三体》三部曲完结后,它的口碑并没有对科幻产业造成什么根本性的颠覆。拿科幻电影举例,我们现在缺乏对科幻有着足够理解的制片人、导演,也缺乏对中国科幻人物形象有独特创造力的美术设计师等等,所以我们还没有底气拍出一部能引发轰动的科幻大片。

读+:科幻对于一个国家的重要性何在?你对中国科幻的未来有什么想象?

姚海军:想象力是创造力的前提,一个缺乏想象力的国家,也难以成为一个具有创造性的国家。作为一名科幻从业者,我希望中国科幻的根基更牢,产业化发展更好,能少走一些弯路,能与读者与观众的期望值少些差距。具体来说,我希望能更快出现一部中国人自己的科幻电影。(记者 欧阳春艳)

【编辑李露】


(作者:欧阳春艳)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