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民大文创周,学生自制非遗作品受欢迎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12月27日讯  12月25日从中南民族大学获悉,该校2024非遗文创周启幕,剪纸竹编、非遗掐丝、簪花泥塑等由师生自创的非遗作品在校内展出,展现非遗艺术盛宴。

学生们自制的陶瓷工艺作品受欢迎。黄莞娟 摄

展览现场,一幅名为《新傩面》的作品引人注意。据介绍,设计灵感来自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傩戏,选取傩戏文将魁星、武将开山猛将和傩公、傩母的面具形象进行视觉再设计,采用不同种类的毛线与毛球,将戳戳绣和拼贴的手法相结合,通过视觉再设计与现代手工技术,形成一个创新、立体、生动逼真的新傩面形象。

学生作品《新傩面》。卢岚 摄

青龙腾云驾雾,白虎眼神凌厉,朱雀羽翼如火,玄武沉稳不移。作品《四兽敦煌·文韵新篇》以敦煌四神兽和莫高窟纹样为基础,通过创新的构图和色彩搭配,以表现四神兽头部的方式展现了敦煌壁画的独特魅力。该作品的作者之一,该校美术学院2023级吕佳岩同学说:“在创作前,我们深入研究了敦煌莫高窟的历史背景、文化意义和艺术特色,特别是对其中的神兽故事和纹样进行了细致的梳理和分析。”

学生设计的《四兽敦煌·文韵新篇》纹样。

展览现场还有创意集市,各式非遗文化与现代设计的奇妙碰撞。该校美术学院2023级研究生王骁用瓷片制作漆艺饰品,巧妙地将古老的工艺与现代时尚结合,让人眼前一亮。环境设计专业2022级学生黄肖玲则以瑶族文化为灵感,从瑶族的传统服饰中提取纹样,设计出IP人物“粘小妞”,将传统元素与现代创意无缝衔接,展现了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该校美术学院党委书记邹反修认为,本次非遗文创设计周通过文化创意的力量,让古老的非遗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走进大学校园,融入现代生活,是连接传统与现代的桥梁和展现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重要窗口。她呼吁每一位参与者都能成为非遗文化的传承者和弘扬者,深入挖掘非遗文化的价值内涵,推动非遗文化的创新性转化和发展。

(记者陈晓彤 通讯员谭玲 卢岚)

【编辑:姚昊】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