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教授韩昇:今天教育所欠缺的, 古代家训里有

记者万建辉

家训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年轻一代父母普遍重视孩子教育的当下,中国古代家训能否给他们的家庭教育以启发?上海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韩昇日前出版新作《良训传家——中国文化的根基与传承》,对这一问题给予了回答。日前,长江日报记者电话专访了韩昇教授。

孩子幼年时的品质养成,比知识灌输重要
韩昇的专业领域是中国古代史研究,关注中国古代家训,是因为他认为中国历史是从“家”到“国”的,家是中国文化的主要传承者。今年春节前后,他在央视讲了16集的“家训”,反响很大。在这个基础上,《良训传家》结集出版。
韩昇跳出以个别古代家训为主的说教式表述,将中国古代家训中的精髓提炼出来,以历史人物、历史故事作为载体,把重要的家教道理呈现出来,激发读者辨析、思考。
比如他以宋代“司马光砸缸”的故事来说明,司马光的沉着机智和爱护别人的品质,与他童年受到的教育密切相关。孩提时对小朋友的关爱,长大后变成对于民生的高度关切,不顾个人政治得失,为民请命,以至于他后来担任宰相,编写出《资治通鉴》这样的不朽巨著。
而司马光本人也写了一部关于家庭教育的《家范》。他强调作为家长的母亲,不愁不慈爱,反倒是容易疼爱有加而疏于管教。《家范》里说,古语已有“慈母败子”之说,对孩子疏于管教的慈母,会使得孩子长大后“不肖”,乃至走上犯罪的道路。司马光提醒为人父母的人,不要一味溺爱子女,百依百顺往往会调教出孱弱任性的人格,养成一身孤傲戾气。
中国古代名门家训,都非常重视子女幼年时期的品质教育。在韩昇看来,当下中国家庭教育,由于家庭经济条件大为改善,父母乃至爷爷奶奶辈对孩子要么溺爱,一味疼爱而疏于管教,让孩子养成自私自利、自我中心的性格;要么在学龄前上各种培训班,过早灌输各种知识,而对孩子品质培养相当淡漠。这些现象令人忧思,需要我们静下心来理解古代家训的精髓,思考儿童教育的根本是什么。
中国孩子可能输在“抢跑”上
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句话近些年蛊惑了无数中国家长,让孩子从幼儿园到小学、中学,展开了残酷的择校、升学竞争。家长们发现学校入学是越初级越难,认为孩子进什么小学,决定他们未来会有怎样的人生。以至于今年开始还流行“幼儿园鄙视链”,这更令一些中国家长为孩子的入学择校忧心。
韩昇由此质问:“在起跑线上,我们看似没有输,反而是经常抢跑。然而,在成才的终点上,我们就一定能够赢吗?”
以惯常“知识改变命运”的思路来看,让孩子尽早多学知识能有什么错?但以韩昇的理解,这其实是有问题的,教育首要一条,就是要适应人成长的自然规律。
生活在现代社会,我们确乎需要掌握比古人多得多的知识。然而不少欧美发达国家,立法规定不得对学龄前的儿童进行知识灌输。这并不是说,发达国家疏于对孩子的培养,而是他们急于让孩子学习更为重要的另一样东西,即习惯与品质的培养。学龄前是人成长中非常关键的时期,如果我们急于灌输知识,而疏于对其品质的培养,最终人文素养的不足往往会制约孩子悟性的发展,而孩子幼年时的品质,又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其未来成长的方向。
怎样培养品质,最为重要的其实便是家教。家教不但是人生的起点,而且伴随一生,时刻影响着我们的行为举止。性格决定命运,性格就是从小培养起来的。家教首先是教人基本的行为规范。
正因如此,中国古代的家训可以给我们的家庭教育很多的启示。家训是经验之谈,它不同于一般说教的书籍,融合了社会的行为准则和中国古代家族的千百年的处世经验,很少有大话虚饰。
学习借鉴古代家训,不能生搬硬套
韩昇说,从中国古代大家族兴起的历史来看,能够骤然勃兴的家族,往往是军功起家,还有就是官场得意或者商贩牟利者。这些家庭原在民间,没有多少文化,因为风云际会突然崛起。崛起之后,能不能够长期延续下去,便是一个艰巨的课题。大部分家族都衰落了,并不是他们想衰落,而是他们没有找到让家族延续下去的关键。
中国古代世家大族的历史和传世家训都告诉我们,只有文化才能让家族立起来,而家训则令家族传承下去,文化不绝,香火不断。所以我们常常能够在家族祠堂大门见到高悬的巨匾,写着:诗礼传家。
在古代,家训意在给人讲故事,导向美好,言者敦敦,让听者从善如流,倍感温暖。韩昇说,家训可以用来切切实实地调教子孙,它把道德化为日常生活中可以做到,并且必须遵循的行为规范,从小做起,毫不含糊,最终成为生活习惯,无须刻意却能自然而然地遵守。
韩昇也提醒,传统家训对当今社会仍具有重要的参考借鉴意义,但我们不要用功利之心读古人家训,以为既然是家族内部秘而不宣的训示,一定有什么高明的绝招,这是完全错误的。此外,若把古代家训严格套用在今日,恐怕年轻人也难以接受,古今生活习俗变化甚大,不能样样以古律今,我们应该掌握家训背后的精神实质,而无须墨守成规。

【访谈】
中国古代家训具有全球普适性



家训不是三纲五常
读+: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你是怎么关注到家训这个研究领域的?
韩昇:我是做中国古代史研究的。从历史角度说,中国历史是从“家”到“国”的,所谓“家国情怀”,家对中国是极其重要的。还有一个词叫“家学渊源”,家是中国文化的主要传承者。
我真切感受到由于历史原因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遗失严重,以至于社会上出现浮躁和急功近利的现象,我深感要吸取教训,要找回传统和重建传统。
在传统文化中,家训与家规,与三纲五常不同,它是一些比较质朴的有关做人和价值观方面的劝导、劝诫,不像家规那样有强制性的惩戒条款,它里面反映专制权力、等级观念、男尊女卑、三从四德的落后观念较少。
家训里许多主张与现代文明的一些基本主张是相通的,因而把它拿到现代社会生活中,它仍具有普适性,甚至能弥补现代文明的一些不足和缺陷之处。这就是我为何专注于发掘家训的现代价值的原因所在。
读+:为什么你说家训是中国文化的根基?
韩昇:中国文化的根基从三皇五帝到诸子百家,说起来源流庞杂、众说纷纭,但其实文化的传承都是由具体的单个的人来完成的,每个时代占主导地位的价值观也是要落实到具体的个人身上,而每个承载、传承这些文化的个人,只有受到良好教育才能完成好文化传承的任务,个人的教育首先是家庭教育,而家训对家庭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读+:家训传统的缺失,让你看到目前教育的哪些不足?
韩昇:我认为一个重要症结是我们的教育过于重知识灌输,中小学生,乃至大学生,学习考试需要划范围,需要标准答案,这不叫教育,这叫训练。
我们应该回过头来尊重中国传统里的有益部分,关于教育,就应该看看中国古代教训。除了传授知识,我们更应该培养孩子的情商和如何做人。具体说,要培养独立健全的人格,理性的批判精神,要有理解和统领知识的能力。
平民家庭也有家训传承
读+:古代家训多形成于社会上层的官宦或富裕家庭,它能否适用于今天占人口多数的普通工薪家庭?
韩昇:并非只有富贵家庭才有家训,芸芸众生把做人的根本教育下一代,也是在传承家训。中国文化几千年传下来,传承者不仅有精英阶层,也有普通家庭。普通家庭常讲要本分做人,要敬畏天地,这些最质朴的训诫,也是最本质的,在全世界各民族文化传统中都是共通的。
我父亲出生在江苏的一个大家庭里,但他的个人家庭是清贫的。我小时候,父亲教育我吃饭不能剩一粒米,他告诉我农民是怎么种田的,粮食是怎么收割上来的,讲粒粒皆辛苦。我的一个企业家朋友,农村贫寒家庭出身,如今事业有成说要资助我的研究,我让他资助一批读古典文学和历史的学生。他设了奖学金,却不让学生知道资助者是谁。他助人不求名,这让我很感动。他说,他做的和他母亲比还差得远,他母亲为帮别人把出远门吃饭的钱都拿出去了。所以说平民家庭也是有家训传承的,只不过可能是不成文的言传身教。
读+:今天的青年一代还有接受中国传统家训教育的必要吗?
韩昇:他们的文化素质和文明程度比他们父辈是提高了,这个提高是这几十年经济发展,物质生活水平提高带来的,所谓“仓廪实知礼节”,但不意味着他们所受到的家庭教育很到位,一些基础性的问题都存在,比如身体素质不强,营养关注过度,心理健康和意志力教育都不够。
我们现在把古代家训拿出来,是古今对比,让我们看到努力的方向。很明显,今天年轻人的爷爷奶奶辈,传统文化传承得很不够,父母一代,他们自己都是独生子女,在家庭教育领域,他们也缺乏经验,面对孩子教育,他们焦虑多于办法。所以仍需回头看自己老祖宗的家训。
与现代文明理念有一致之处
读+:在写作中,你对中国古代家训精神内核做了怎样的取舍?为什么要作这种取舍?
韩昇:中国从秦朝开始进入帝制时代,中国传统文化中无疑有等级森严、死板教条、扼杀人性的糟粕成分。反映在家训里,比如有家训要求孩子天一亮就得起床,大人不能做什么孩子就不能做什么,一些家训中说的孝道也严苛至极,中国传统中还讲父母在子不远游、父母去世子要在家守制3年,乃至鲁迅说这些糟粕写着“吃人”二字,它显然与现代文明理念不符。因而在搜集资料和提取有价值内涵的过程中,这些内容都是舍去了的。
我把符合现代文明理念的部分拿出来,并作现代意义上的诠释,比如现代社会,年轻人会加班很晚,不能具体苛求年轻人一定要天亮就起床,但要年轻人吸取家训中提倡早起和追求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
中国传统中的三纲五常、三从四德,还有家规、家法,很多是强制性执行等级观念、男尊女卑等封建伦理道德的硬性手段,但古代家训,则主要是一些原则性的提法,是一些朴实的有关培养孩子世界观和为人处世、调整人伦关系的观念体系,两者是应该区别清楚的。中国古代父母要惩罚孩子,讲要“动家法”,但家训里很少有提到要打孩子的。
读+:你为什么说中国古代家训核心内涵与世界各民族文化是相通的?
韩昇:中国古代家训核心内涵,即一般性原则,具体来说,其实就是“仁义礼智信”。它们具有普适性。总体来说,中国古代家训里提倡的关爱、宽容、团结、谦让等精神,与世界先进文明是一致的。
中国古代家训还特别讲修身,不能孤傲,单打独斗,不能漠视文明。人品高尚,才能感动人,团结人,带动人造福社会,否则你就是一个渺小的个人。
修身之后讲齐家,以现代观念诠释,是你先把自己的家庭团结好了,把家庭建设得和谐了,家人之间相亲相爱,你走上社会,才能把事业做大,才能把涉及更多人利益的公共事务做好。
读+:中国古代家训是否能跟上世界文明的步伐?
韩昇:今天我出版《良训传家》,拿出古代家训的典范表述和故事,是在浩如烟海的家训史料中筛选出来的,并且以今天的文明观念做了新的诠释,从这个意义上讲,它已不是古代家训了,它是当代人抽取古代家训材料形成的今天的家训,表现出中国古代家训能够与时俱进的地方,多少年后,后人还会根据他们的时代精神,对今天的家训作新的诠释,去建立符合他们那个时代新家训精神体系。

(作者:万建辉)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