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1月24日讯(记者刘嘉 通讯员郑端)1月23日晚,湖北省文明校园、武汉市江汉区红领巾学校的四年级女生张琳露和家人一起动手准备年夜饭。她不仅当起爸爸妈妈的“小帮手”,择菜、洗菜、给土豆削皮忙不停,还发挥创意自己做了一盘“蛇年大吉”花式鸡蛋羹,为年夜饭增添了不少喜庆。

和家人一起准备年夜饭,张琳露自己动手做“蛇年大吉”鸡蛋羹。
“一顿亲手制作的年夜饭,不仅让我们一家品尝了美味,更让我学会了用劳动表达爱意和感恩。”张琳露说,看到自己的劳动带给一家人满满的幸福感,她由衷地感到高兴。
四年级的孩子怎么这么能干?红领巾学校课程部德育主任罗晓英说,像张琳露一样的“小厨神”在学校并不是少数。近年来,学校将家庭劳动作为劳动教育的重要部分,设计了精彩丰富的课堂、活动,引导孩子热爱劳动,提升劳动技能。“和家人一起劳动”也成了同学们今年寒假作业中的一项。
学校的“小厨神”比赛也是同学们最期待的校园盛事之一。第一届校园“小厨神”比赛中,全校同学都学会了番茄炒鸡蛋、清炒土豆丝等家常菜肴;第二届“小厨神”比赛中,大家学会了做蒸鸡蛋羹、包春卷、包饺子……张琳露的“蛇年大吉”就是在学校学会的。

校园美食节上,同学们秀出自己做的美食。
“劳动教育不仅仅是教孩子学做饭、做清洁。”罗晓英介绍,这些年,学校开发了文化传承系列课程、劳动创客系列课程、陶艺、模型制作、少儿服装设计、校园种植课程、国宝进课堂课程、“小小科学家”等,将劳动与科技、文化等融合,让孩子们在动手动脑中收获快乐,收获成就感。
为了让学生有更多实践机会,师生以校园为基地,将劳动教育渗透在每日学习生活中。如每月一次“爱卫大扫除”,全校学生都要“动起来”;常年设置班级责任岗、“美雅”志愿岗,人人都能参与志愿服务。每逢节日,学校还会抓住教育契机塑造学生劳动品质:如师生在元宵节学包汤圆、春节包饺子、清明节做青团、中秋节做月饼,感受劳动的喜悦;孩子们还会在“三八妇女节”做手工送妈妈,在重阳节为祖辈捶背洗脚,厚植劳动美德;师生在植树节共同栽种小树苗,在劳动节前清洁教室,根植劳动观念;在学雷锋纪念日,同学们总会来一场爱心捐赠,用行动致敬志愿服务精神。
红领巾学校党总支书记许晖说,今后,学校还将继续建构课程、丰富体验,深耕劳动教育,助力学生素养全面提升,为学生的幸福人生打好亮丽底色,让校园更加文明和谐。
【编辑:陈明】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