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天,4位大师离我们而去

相声大师常宝华

著名小提琴演奏家盛中国

评书大师单田芳

长江日报融媒体9月16日讯 9月7日,相声表演艺术家常宝华去世,享年88岁;同日晚上,著名小提琴演奏家盛中国去世,享年77岁;11日,著名评书表演艺术家单田芳去世,享年84岁;15日,著名表演艺术家朱旭逝世,享年88岁。

短短9天来,4位艺术大师接连离我们而去。

常宝华 沧海一生笑,风骨永留存

常宝华自幼随父亲常连安、兄长常宝堃学习相声,8岁到北京西单商场启明茶社相声大会当学徒,9岁登台表演,21岁拜相声大师马三立为师,学习和演出过传统相声70余段,创作(包括合作)相声、小品、快板等作品170多篇,在全国各报刊发表文章50余篇。他在上世纪70年代和侄子常贵田创作演出的《帽子工厂》引领相声要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潮流。

作为一名军旅相声艺术家,常宝华常年在祖国各地为战士们慰问演出。在海政文工团期间,常宝华曾多次荣获全国和军队文艺会演创作、表演等方面的奖项,曾荣立二等功两次、三等功一次。

退休后,常宝华仍继续进行创作、撰文、著书、教学等,参加相声、小品、话剧、电视剧等演出。漫画家李滨声回忆,常宝华退休后虽离别舞台,却没离开相声。除了偶尔示范或助演,他勤于写作和课徒。

2006年8月,常宝华被授予中国曲艺界的最高荣誉——“牡丹奖”终身成就奖。当别人称他为“腕儿”时,他更乐意用“蔓儿”(取自藤蔓的蔓)来给自己的人生画像。他曾谦虚地说:“我们顶多是喇叭花儿,观众是土壤,没有土壤,谁也成不了蔓儿。”

盛中国 提到故乡,答案总是武汉

9月13日上午,钢琴家刘诗昆、小提琴家吕思清等音乐界人士与盛中国的家人、生前好友以及众多群众纷纷前来吊唁,为盛中国送行。灵堂内回荡着盛中国曾经演奏的作品——《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

上世纪50年代,盛中国随着父母工作调动来到武汉,在昙华林小学插班进三年级学习。虽然只在武汉生活了短短三年的时间,但后来每每提到故乡,盛中国给出的答案却总是武汉,因为这里是他“音乐生涯起步的地方”。

从9岁在武汉电台第一次录音而成名开始,盛中国逐步成长为被誉为“中国梅纽因”的小提琴大家,更被澳大利亚ABC广播公司列入了“世界最伟大的艺术家”之列。一曲《梁祝》,被盛中国演绎得如泣如诉,哀婉缠绵,成为陪伴一代人的时代旋律;作为中国交响乐团国家级小提琴独奏家,盛中国是最早在国际上为中国争得荣誉的小提琴家之一。

多年来,盛中国和妻子、钢琴家濑田裕子几乎年年来汉演出、交流,探访故友、故地,还曾有意录制湖北民歌专辑《故乡情》。

单田芳 欲知后事如何,再无下回分解

近6000小时长的广播和电视评书,为单田芳留下“凡有井水处,皆听单田芳”的美名。

单田芳沙哑的烟嗓十分特别。在没有电视、没有手机的年代,他在电波中惟妙惟肖的演绎,成了大众最喜爱的娱乐。那句“且听下回分解”,更是很多听众日复一日的期盼。

单田芳出生于曲艺世家,从小就接受曲艺文化的熏陶。为了弄明白传统评书中“哪些是虚构加工,哪些是史实”,他曾到东北大学函授学习历史。

靠着经年的勤奋积累,单田芳形成了自己独树一帜的风格。他让《隋唐演义》《三侠五义》等传统评书焕发出新的生机,也通过演绎《贺龙传奇》《羊神》等作品不断拓宽评书的道路。

76岁,单田芳把自传《言归正传》讲成了评书;81岁,他推出了自己的全新作品《千山传奇》;就在逝世前4天,他的微博仍然积极和评书爱好者互动……迄今打开某广播类APP,他的《白眉大侠》播放量逾3亿。

(长江日报见习记者李玉莹 整合)

(资料来源:新华网 人民网 北京日报 北京晚报)

【编辑:叶子】

(作者:李玉莹)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