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群“小孩姐”“小孩哥”拿下啦啦操世界冠军

近日,美国奥兰多传来捷报——世界中小学生啦啦操锦标赛上,由5位武汉中小学生组成的参赛队伍在小学混合小集体组获得爵士啦啦操冠军、花球啦啦操亚军。

据悉,世界中小学生啦啦操锦标赛是国际啦啦操联合会(ICU)主办的最高级别赛事,本届比赛于2月1日至7日举行,吸引了来自美国、中国、日本、墨西哥、波多黎各等国家的顶尖选手同台竞技。

参赛的武汉啦啦操队师生。

“得知夺冠的那一刻,我们都特别激动,努力付出得到了最好的回报。”武汉市弘桥中学教师、武汉啦啦操代表队教练员之一秦静雅介绍,这支啦啦操队是在2024年参加过全国啦啦操联赛的孩子中选拔出来,最大的12岁,最小的才7岁。中国除了武汉队,还有北京、上海、成都、杭州等地的队伍也参与了此次锦标赛。

代表队去年11月组队后,每天的训练安排得很紧凑,孩子们每天放学后从6:00练习到9:30左右,不仅要练基本动作规范,还要练节奏感、队形编排以及与音乐的配合等。

5名选手年龄跨度比较大,编排过程中,教练们将一年级的表现力作为重点,将高年级同学的难度技巧作为重点。一年级队员的体重较轻,作为托举配合的“尖子”,高年级同学力量感强,作为底座,让每一个队员的优势充分展现出来。

“练习的过程困难重重,比如一些高难度的托举动作,孩子们一开始总是配合不好。”秦静雅说,不是抛的力度不对,就是接的位置有偏差,反复的失败让队员们的信心受到了打击。啦啦操队形变换复杂,孩子们常常记错位置、转错方向。“但大家都没有放弃,经过反复练习,孩子们在协调性、节奏感以及团队协作能力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成长,队形变换也能行云流水般顺畅。”

来自武汉市翠微中学的邓浜今年12岁,是孩子们的队长,也是队里的“定海神针”。秦静雅介绍,邓浜学习啦啦操已经将近6年,不论是节奏感还是动作协调性都很出色,学习新动作特别快,表情管理也很到位,总能在表演时展现出最饱满的精神状态。

在这次备战过程中,邓浜也遇到了困难。做连续转体动作时,他总是转到第三圈就失去平衡。为此,他每天都比别人多花一个小时去练习,对着镜子一点点纠正自己的姿势、发力点,反复尝试,膝盖磨破了也不喊疼,最终成功克服了难题,让动作完美呈现。

参赛的孩子中还有一对来自华中农业大学附属学校的姐弟,姐姐李芊仪10岁,弟弟李秦学只有7岁,是武汉队年龄最小的选手。孩子们的爸爸妈妈都是健美操、啦啦操专业运动员,目前都在从事相关教学工作。孩子们从小就陪父母一起训练,耳濡目染间,两人都爱上了啦啦操运动。姐弟俩经常一起训练,姐姐还参加了啦啦操的考级,目前已经考到啦啦操七彩星级的最高等级。

李芊仪说:“学了啦啦操之后,不断出去比赛、表演,自信是啦啦操给我的最棒的礼物。”

每天高强度的训练,孩子们也要兼顾学习。下午放学后训练三四个小时,回家基本11时了。姐弟俩经常写作业到凌晨。爸爸李翔说:“我们很心疼,曾提出缩短训练时间,但孩子们不愿意,他们一直在坚持努力。”

这次比赛,李翔也跟随队伍一起来到美国。路途远又有时差,孩子们晚上都会醒两三次,精神状态不是特别好。“但面对困难,没有人打退堂鼓,大家都很认真地去完成教练要求的每个细节、每个动作。”李翔感叹。

现场看完比赛,李翔非常激动,他说:“孩子们的基本功比较好,完成分会高一些。再加上他们年龄小、表现力好,给观众呈现的视觉效果也很棒。”

李翔回忆,当成绩出来的那一刻,孩子们先是一愣,随即爆发出震耳欲聋的欢呼声和尖叫声。“他们激动地拥抱在一起,眼中闪烁着喜悦的泪花,有的孩子高兴得跳了起来。”赛后,为了庆祝这一荣耀时刻,小队员们围在一起,将手中的奖杯高高举起,教练拿出早已准备好的五星红旗,大家挥舞着国旗,唱起了国歌。

(长江日报记者刘嘉 覃柳玮 通讯员陈志杰 余艺)

【编辑:陈明】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