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旬老人下肢肿胀疼痛月余,医院介入团队精准施治助其重获“新生”

“终于能正常走路,也可以睡个安稳觉了!”2月24日上午,在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协和江南医院)血管介入医学科病房内,即将康复出院,现年72岁的王爷爷(化名)激动地对前来查房的医生说道,“你们快看,腿都消肿了,也不疼了,我现在就像重获新生。”

据了解,家住江夏区安山街道的王爷爷于一个月前,发现自己的双下肢出现肿胀、疼痛症状。起初王爷爷以为是自己年纪大“立(站立)久了,血脉回流不畅”,尝试物理及药物治疗,但效果甚微,甚至出现了皮肤溃烂。症状持续加重,王爷爷的生活质量急剧下降,连日常行走都变得困难,夜间更是因疼痛难以入眠。于是在家人陪同下,来到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协和江南医院)就诊。

“髂静脉狭窄,若不及时治疗,可能导致下肢深静脉血栓、皮肤溃疡甚至更严重的并发症。”经过详细的超声和CT静脉成像(CTV)检查,该院血管介入医学科高斌主任介绍,王爷爷的左髂静脉存在重度狭窄(右侧相对轻),伴下肢深静脉血液回流受阻,从而引发肿胀、疼痛等一系列症状;此类患者如果单纯行下肢静脉血栓抽吸也并不能很好地解决下肢肿胀症状,且下肢静脉血栓极易复发,长此以往容易出现下肢静脉溃疡等症状。综合考虑王爷爷年龄及病情后,高斌副主任医师团队为其制定了“髂静脉支架置入术+溶栓”详细的治疗方案。

医护团队为王爷爷实施髂静脉支架置入术。

2月18日上午,在麻醉科的配合下,高斌团队为王爷爷实施了髂静脉支架置入术。术中,在局部麻醉下,穿刺股静脉行血管造影并置入导管至髂静脉,明确狭窄位置与程度,将一枚支架精准置入狭窄的静脉部位,成功扩张血管,恢复了下肢的正常血流,手术历时1小时,顺利完成。术后,配合溶栓、抗凝等治疗,王爷爷恢复良好,并于24日康复出院。

72岁患者术后能下床走路了。

“之前连走路都困难,晚上更是疼得睡不着,现在终于能正常活动了。”临出院前,王爷爷表示,术后下肢肿胀很快就消退了,疼痛感完全消失,对治疗效果赞不绝口。

“髂静脉支架置入术属于微创手术,创伤小、恢复快,能精准解决血管狭窄问题,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该院血管介入医学科高斌主任介绍,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微创介入治疗已成为血管疾病的重要治疗手段。高斌提醒:若出现单侧下肢持续肿胀(左侧更常见)、皮肤变硬、发黑或反复溃疡、活动后腿部胀痛,休息无缓解、静脉曲张治疗后反复发作等症状,需警惕可能是髂静脉血管疾病的信号,应及时就医,避免延误治疗。

(通讯员陈林 熊帆 田星 实习生严誉嘉)

【编辑:余丽娜】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