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三成国人夜眠不足6小时,武汉睡眠门诊打出“组合拳”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3月20日讯 “睡眠障碍看似只是影响休息,实际上隐藏诸多健康危机,要呼吁全社会都来关注睡眠问题。”湖北省睡眠研究会理事长、协和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王涛在3月21日“世界睡眠日”前夕发出呼吁。

睡眠问题已悄然成为现代社会的“流行病”。根据2024年《中国居民睡眠健康白皮书》,我国居民平均睡眠时长仅6.75小时,近三成的人夜间睡眠不足6小时。

怎样正确认识睡眠障碍?哪些“简易处方”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入睡?近日,长江日报记者对武汉市睡眠障碍门诊进行了探访。

睡眠障碍不仅是睡不着

3月18日,全国爱卫办发布的《睡眠健康核心信息及释义》明确,睡眠障碍包括“睡不着”“睡不醒”“睡不好”3大类共90多种疾病,其中最为常见的有失眠症和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武汉脑科医院·长江航运总医院中医科副主任医师程艳萍正在为黄翠治疗。

“3年来,我夜间转钟难以入眠,凌晨三四点又会莫名惊醒,每天睡不到4个小时。”上周,48岁的黄翠(化名)来到武汉脑科医院·长江航运总医院看诊,“失眠还让我白天无精打采、呵欠连天,稍不如意就生气发火。”

武东医院睡眠体检中心主任陈钰认为:“现在几乎全民都在‘睡眠负债’。”据介绍,她接诊的病人中,不乏初中生、高中生,上班族容易“报复性熬夜”,老年群体更是“觉少”。

2月16日,被鼾声困扰6年的小伙唐少杰前往协和江北医院入院治疗,睡眠监测显示其每小时呼吸暂停达35次,血氧饱和度最低降至76%,确诊为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很多人把打鼾当睡得香,其实这是身体拉响的求救信号。”该院耳鼻喉科主任熊飞解释,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以睡觉打鼾为主要表现,可引起全身多系统的损害。

武汉协和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王涛介绍,优质睡眠是人体天然的“修复工程师”。人在深睡时不仅可促进细胞修复,同时抑制“饥饿素”分泌,减少血压波动、提升胰岛素敏感性等。

为便捷地监测睡眠,协和医院参与研发的AI便携式睡眠监测仪已在该院“上岗”,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副主任医师朱云介绍,“不必住院,患者在家睡一觉,就能接受一次完整的睡眠监测,相关数据将同步传输到医院。”

多家医院开设睡眠门诊打出“组合拳”

失眠的成因不是单一的,维持睡眠能力、精神压力、电子设备使用以及不规律作息都是产生睡眠障碍的影响因素。对此,近年来,武汉市多家医院也开设了睡眠门诊,打出了治疗失眠的“组合拳”。

“门诊自正式开诊以来,已服务患者1218名。”协和医院门诊办公室主任陈澍介绍,该院于今年1月17日成立睡眠门诊,以专家个人首诊、定期多学科诊疗讨论集体决策的形式服务患者,一站式解决患者的睡眠障碍。“白天不瞌睡,晚上睡得香。”李雷(化名)表示,经过MDT诊治后,他不光睡得好了,还成功减重近20公斤。

春节后,武汉市第三医院睡眠门诊的看诊人数明显增多。

“春节后复工后的1个月里,门诊接诊量出现了小高峰。”武汉市第三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王峥分享了一位30岁女职员小李的案例:年前因岗位调整失眠,回老家过年后症状消失,节后重返岗位却彻夜难眠,“这类患者多因环境变化、心理压力引发入睡困难,我们会把他们纳入医院的睡眠门诊中来,进行中医特色疗法、抗焦虑治疗,以及认知行为干预。”

2023年武汉市中心医院在杨春湖院区设立了全市首个睡眠障碍专病中心。该专病中心整合耳鼻喉科、神经内科、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心血管内科、内分泌科、胃肠减重外科、康复医学科、口腔科、中医科、麻醉科和临床营养科的专家资源及医疗团队,已形成“物理治疗—中西医结合调理—心理干预—生活方式管理”四位一体的特色诊疗体系,帮助众多失眠患者摆脱困扰。

3月15日,湖北省睡眠呼吸联盟宣告成立,该联盟由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湖北省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III科(呼吸与睡眠医学中心)主任胡克教授牵头组建,成员单位包括同济、协和、中南医院等全省近70家医疗机构。该联盟的成立,标志着湖北在睡眠呼吸疾病诊疗领域迈入了资源整合的新阶段。未来,联盟将在省内积极推广临床与基础研究,持续举办睡眠呼吸疾病相关的学术和科普活动,不断提升湖北在呼吸睡眠疾病诊治方面的技术实力和诊疗水平。

睡眠专家三招教你“睡眠投资”

“偶尔失眠很正常,但持续一个月需警惕。”武汉市第三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王峥解释,经常出现躺下30分钟无法入睡、睡眠呼吸障碍、睡眠不规律、睡眠时异常动作等表现,提示可能患有睡眠障碍,需要及时到医院就诊。

“听着音乐像竹林清风在耳边吹,胸口闷气慢慢散开,手脚都暖乎乎的,终于不用数羊睁眼到天亮,整个人像泡完温泉一样松快。”日前,经武汉脑科医院·长江航运总医院中医科一周治疗,患失眠障碍症3年的黄翠连称“五音疗法”效果神奇。

该院中医科副主任医师程艳萍介绍,五音疗法严格遵循五行学说,将角、徵、宫、商、羽五音,分别对应人体的肝、心、脾、肺、肾五脏,通过聆听与各个脏腑相契合的音律,更能调节脏腑机能,唤醒身体的自愈潜能,帮助患者恢复平衡状态。

短期内失眠,如何在家更好地入睡?武汉市第三医院中医科副主任医师黄威建议,可在睡前用40℃温水泡脚10—15分钟,直到身体微汗;自行按压内关、神门、百会、涌泉等穴位,每个穴位10—20次;日常用百合、酸枣仁等安神药材泡水代茶。“实在睡不着,可以端坐在床上采用调息法,吸气5秒,憋气5秒,再缓缓吐气,重复4—5次,心率和心神即可平缓。”黄威补充道。

“除了拯救短期内失眠,我们还能进行‘睡眠投资,预防失眠。”武东医院睡眠体检中心主任陈钰介绍,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重建睡眠认知,睡不着就起来,试试看书,等有困意了再到床上睡;保障良好睡眠环境,一般深度睡眠最佳温度是16—18°C,使用遮光度高的窗帘;自律行为干预,比昨晚早睡5分钟,坚决对12点以后的工作消息说“不”等等。(长江日报记者赵萌萌 罗兰  通讯员彭锦弦 陈有为 张素华 陈舒 汪峥 李菡 马遥遥 周珊 吴帅 陈红源 郑梦亭 参与采写:唐智峰  翟兰兰 关馨)

【编辑:余丽娜】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