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技艺进课堂,小学生玩转活字印刷术

3月20日下午,武汉信息传播职业技术学院印刷文化馆的老师们走进湖北华宜寄宿学校小学部,一堂“探秘印刷术”的文博课,让小学生们零距离触摸非遗文化。

“活字印刷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凝聚着祖先的智慧与匠心。”活动伊始,武汉信息传播职业技术学院印刷文化馆胡勋超老师向孩子们讲述了活字印刷术从北宋毕昇发明到现代发展的千年历程。当屏幕上浮现出《梦溪笔谈》的记载时,孩子们发出阵阵惊叹:“原来课本上的知识真的‘活’起来了!”

在实践环节,孩子们化身“小小印刷匠”,在印刷文化馆老师们的指导下,体验非遗印刷的技艺。从挑选字模、排版制版,到刷墨拓印、揭纸成文,每个步骤都充满挑战与趣味。“刚刚这个‘愁’字,我找得太不容易了!”五年级(2)班张瑞瑶同学兴奋地展示着亲手印刷的《枫桥夜泊》作品。油墨的清香与纸张的触感交织,让孩子们直观感受到非遗技艺的温度与匠心。

课上还特别设置“非遗问答擂台”,孩子们争先恐后地举手互动。“活字为什么用胶泥制作?”“古代一本书要刻多少字?”一个个问题背后,是孩子们对传统文化的深度思考。湖北华宜寄宿学校小学部李杰主任感慨道:“这堂课不仅教会了技艺,更在孩子们心中刻下了文化自信的印记。”

此次非遗进校园活动,是湖北华宜寄宿学校“传统文化浸润工程”的重要实践,该校已先后引入蓝染技艺、京剧等非遗项目进课堂。本次与武汉信息传播职业技术学院的合作,进一步打通了“高校非遗资源+中小学美育”的创新路径。

“非遗传承需要代代接力。”湖北华宜寄宿校长尹丽华表示,未来在“自砺”教育校本课程的基础上,联合更多非遗技艺进校园,让传统文化教育从“单向输入”变成“双向奔赴”,将更多优质教育资源引入校园,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搭建更广阔的平台。(通讯员 金大成)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