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厘米长医用扳手不慎吸入气道,武大人民医院多学科联手“气管拆弹”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3月31日讯  一枚长约2.2厘米的金属扳手,在患者气管内“狂舞”,稍有不慎便可能引发致命风险。近日,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湖北省人民医院)洪山院区多学科团队凭借精湛技术与默契配合,成功从患者气道内取出卡顿的六角扭力扳手,上演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气管拆弹”战。

“医生,快救救她!”3月28日,60岁的王阿姨在家人搀扶下冲进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洪山院区急诊科。原来,她在某口腔诊所进行种植牙治疗时,一枚医用六角扭力扳手不慎吸入气道,剧烈的呛咳和窒息感让她几近晕厥。



患者的影像学资料。

急诊科主任吕菁君带领团队迅速启动绿色通道。胸部CT显示,这枚长约2.2厘米、宽0.8厘米的金属异物,已从气管“潜逃”至左下肺基底段支气管,并随着呼吸在气道内晃动。“就像一颗定时炸弹,随时可能引发气道梗阻或刺穿血管。”吕菁君立即联系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内镜中心组建“拆弹部队”。



患者的每个呼吸都是生死博弈。

这是一场高难度的“气管拆弹”战:异物尖头朝上嵌顿于狭窄的基底段支气管,周围黏膜已充血肿胀;金属表面光滑且形状不规则,传统异物钳难以抓取;更致命的是,患者每一次呼吸都可能让扳手移位,稍有不慎就会引发大出血等严重并发症。

“既要快准狠,又要柔且细!”陈宏斌团队决定采用“分步擒拿”战术。在局部麻醉下,支气管镜精准抵达异物所在位置。内镜画面显示,六角扳手的尖端已深深刺入支气管壁,宛如一个随呼吸跳动的“致命舞者”。医护团队屏息凝神,先用异物钳巧妙旋转角度松动嵌顿部位,再以弹性金属网篮轻柔套住异物。随着患者一次深呼吸的间隙,陈宏斌抓住时机将网篮收紧,将扳手缓缓提拉至咽喉部,最终用长弯钳一举擒获“元凶”!



六角扳手。

当金属扳手被取出的一刻,王阿姨紧握的双手终于松开。“呼吸通了!”在场医护人员长舒一口气。整个手术历时一个多小时。



术后查看患者情况。

陈宏斌主任提醒,气道异物切勿“土法急救”。若发生气道异物误吸,‌切勿拍背、倒立或强行吞咽‌,这些“土方法”可能导致二次伤害。正确的做法是立即禁食禁水并就近就医。对于儿童及老年人群,进食时需专注,避免纽扣、假牙、坚果等“隐形杀手”威胁气道安全。(长江日报记者王恺凝 通讯员杨岑 张莹莹)

【编辑:余丽娜】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