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4月8日讯 便携式床旁磁共振成像诊断系统、新型前列腺增生微创手术治疗装置优诺维、被称为“癌细胞杀手”的重离子医疗设备、全球首颗医学遥感卫星“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健康号”……4月8日,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湖北省人民医院)带着一批前沿医疗科技产品亮相第七届世界大健康博览会,让参观者切实感受到“AI赋能 健康生活”的现实场景。
患者在床边就能快速获取高清影像资料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展区位于二楼B区“C位”。展览现场,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院长程帆,向参观者详细介绍了医院自主研发的一款“便携式床旁磁共振成像诊断系统”。
在医工交叉融合理念指引下,程帆教授团队成功研发将先进磁共振成像技术小型化、便捷化的设备。“便携式床旁磁共振成像诊断系统”在患者床边就能快速获取高清影像资料,并通过AI算法智能分析影像数据,帮助医生及时、精准判断病情,尤其适用于危重症及行动不便患者,为患者救治赢得宝贵时间。
酷似乐高玩具的重离子医疗设备吸引了众多目光。程帆院长介绍,重离子放疗是国际公认的先进放疗手段,其治疗效果优于质子、光子等。重离子经加速器加速后,能精准抵达肿瘤病灶,集中释放能量以消灭癌细胞。相比传统放疗手段,重离子辐射致使癌细胞DNA双链断裂概率更高,可有效防止癌细胞残留与复发,且对正常组织毒副作用小,大大减轻了患者放疗痛苦。
重离子医疗设备模型。
“内镜精灵”已在全国600多家医院推广
此次健博会上,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于红刚教授团队自主研发、领跑全球的基于深度学习技术的人工智能消化内镜辅助诊疗系统——“内镜精灵”(ENDOANGEL),携新成员“晓图精灵”一同亮相。作为内镜医师“第三只眼”的“内镜精灵”自研发以来,多次亮相全球顶尖消化内镜学会,连续三届登上进博会,已在全国600多家医院成功推广,助力消化道系统肿瘤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凭借出色性能协助医生发现大量早癌及癌前病变,为节省巨额医疗开支、提升消化道疾病诊疗水平立下汗马功劳。
“内镜精灵”系列新成员——“晓图精灵”,可依托先进的AI图像识别技术,在医学影像分析领域发挥关键作用,能快速、精准处理X光片、CT扫描图像、MRI影像等各类复杂医学影像,迅速提取关键信息并进行智能分析,助力医生更高效做出准确诊断,极大缩短诊断时间,大幅提高诊断效率,减少患者等待时间,为医疗诊断流程优化注入新动力,有望与“内镜精灵”一同在未来医疗领域占据重要地位,为医疗创新发展添砖加瓦。
全球首颗医学遥感卫星已传回海量图片资料
展区中央,全球首颗医学遥感卫星——“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健康号”卫星1∶1的模型格外醒目,不少参观者被其吸引,踱步近前,抬手轻轻触碰模型,仔细打量着卫星模型的构造细节,眼中满是好奇与探究。
程帆院长介绍,这颗全球首颗健康研究领域专用遥感卫星,是“医学+遥感”联合创新服务人民健康的重要成果,已于去年9月发射升空,填补了全球遥感领域的“最后一块空白”。这颗卫星自发射升空以来,已传回海量图片资料,人民医院本着开放态度共享卫星图片,与全球科学界共同探测影响人类健康的环境因子,服务于传染病溯源、公共疾病传播与预防等医学遥感应用领域,为守护大众健康开辟全新路径。
在本届健博会上,该院还展示了“武大仁医DeepSeek”医疗智能体。“看病不知道挂哪个科室、看不懂检查报告、医生问诊时间短”等患者经常遇到的就诊问题,都将有新解法。此外,服务医患的智能预问诊、门诊智能导诊、病历智能书写、病情和药物咨询等功能已经上线。另外,“武大仁医DeepSeek”医疗智能体已融入智能管理医学知识库,对科研数据进行智能化治理,从而辅助科研教学和临床决策,彰显了大模型在医疗行业的应用价值。
记者看到,与以往六届健博会不同,此次参展,医院充分展示了医院学科交叉融合与“互联网+医疗”建设的创新成果,以及智慧医院建设和便民医疗服务成效。
程帆院长告诉记者,医院将不断探索AI技术在医疗领域的深度应用,为推动健康生活方式普及、提升全民健康素养贡献力量,同时为全球大健康产业发展注入新动力,推动健康生活迈向智能化、便捷化新时代。(长江日报记者王恺凝 通讯员张晓衡 刘禹)
【编辑:余丽娜】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