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4月14日讯 “祝你生日快乐!”4月10日,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湖北省人民医院)胸外II科(肺移植中心)病房里响起了欢快而温馨的生日歌。因尘肺病而接受双肺移植手术的赵先生与医护人员一道庆祝自己46岁的生日。
赵先生从事煤矿一线工作十多年,2008年被诊断为尘肺三期。患病初期,赵先生活动后便会出现胸闷气短的症状。随着时间推移,症状逐渐加重,以至于到了后期,即便是在休息时他也需要持续吸氧来维持基本的呼吸功能。赵先生甚至因严重缺氧被紧急送往家附近的医院抢救,生命一度危在旦夕。
今年3月初,赵先生来到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求诊。经过肺移植评估,由该院胸外II科(肺移植中心)主任林慧庆教授主持多学科讨论。赵先生的肺移植等待预约信息,被登录进了中国人体器官分配和共享计算机系统。4月初,一个合适的爱心捐献肺源出现了。
林慧庆教授介绍,尘肺肺移植手术的复杂性在于术中黏连严重、大血管被石头样硬的团块牢固包绕,使得手术操作空间狭小,稍有不慎就可能引发大出血,给患者带来生命危险。此外,由于供肺与赵先生胸腔存在一定的大小匹配问题,肺移植团队对供肺进行适当裁剪并进行支气管成形,无疑也增加了手术的复杂性和风险。
经过重症医学科医护团队的精细维护,供肺达到了捐献标准。手术于4月4日早上开始,一直持续到深夜才结束。但即便如此,林慧庆教授带领江文洋副主任医师、杨坚坚医师等组成的肺移植手术团队和麻醉科手术室刘志刚教授团队、ECMO李光教授团队通力协作,凭借着精湛的医术和丰富的经验,沉着冷静地应对每一个环节。经过紧张奋战,顺利完成了这场双肺移植手术。
术后,重症医学科医护团队24小时不间断地监测赵先生的生命体征,精心照料,确保他平稳度过术后危险期。4月5日上午9时,赵先生成功脱离ECMO辅助;下午4时,顺利脱离呼吸机辅助。4月7日,顺利转回肺移植病房,继续接受后续治疗和李洁护士长团队的康复护理。目前,赵先生恢复情况良好,不日将康复出院。(长江日报记者王恺凝 通讯员邹亚琴 江文洋)
【编辑:余丽娜】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