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旬胃癌老人跨越2600公里接受毫米级手术,武汉专家精准“拆弹”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5月6日讯   “武汉医生好样的,不然今年五一就要跟老伙伴们失约了。”5月6日,西宁70多岁的马爷爷在电话中告诉长江日报记者,一个月前,他被查出患有胃癌,但因高龄、体质弱而无法耐受术前化疗,导致治疗陷入两难困境。为寻求治疗“最优解”,老人一家跨越2600公里,来到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湖北省人民医院)胃肠外Ⅰ科求助。

该科主任郑勇斌教授团队详细分析病情后,基于“发育解剖手术”的先进诊疗理念,为他实施腹腔镜下胃癌微创根治术。4月30日,老人康复出院返回青海,五一期间顺利赴约。“我们年纪大了,老伙伴们见一年少一年,所以这次真的要感谢武汉医生的高超医术。”马爷爷说。

马爷爷说在当地医院查出胃癌后,由于胃部肿瘤位于贲门部,尚未突破浆膜层,但局部淋巴结存在可疑转移。医生认为要先化疗再手术,但又担心老人的身体承受不了,于是给他推荐了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湖北省人民医院)胃肠外Ⅰ科主任郑勇斌教授。“他们在胃癌根治领域有出众技术,尤其擅长高龄及复杂病例的微创治疗。”当地医生告诉马爷爷家人。

之后,马爷爷家人又在患友群详细了解了郑勇斌教授及团队,五一之前住进了该院。入院后,郑勇斌教授团队迅速启动多学科会诊。

“‘发育解剖手术’理念的核心是回归胚胎学原理,通过精准分离胚胎发育形成的天然解剖间隙,最大程度保留器官功能和脉管神经网络。”郑勇斌教授解释,相较于传统手术的大范围清扫,“发育解剖手术”的先进诊疗理念既能彻底切除肿瘤,又能减少术后并发症,尤其适合高龄、体质弱的患者。

经过术前多学科会诊及完备的术前评估,郑勇斌教授诊疗团队最终决定,跳过化疗阶段,直接实施发育解剖理念指导下的胃癌根治术。一场“毫米级”的较量如期展开。在麻醉团队的保驾护航下,主刀医生郑勇斌教授手持腹腔镜器械,沿着胃背侧系膜与胰腺被膜之间的天然间隙逐步推进。

这个仅0.5毫米厚的胚胎发育平面,是血管神经的“安全走廊”。团队采用“分层递进式解剖法”,将胃周血管鞘等组织像剥洋葱一般逐层分离,既完整切除肿瘤,又保留了周边重要脏器。“鏖战”3小时后,手术顺利完成,术中出血量仅10毫升。

郑勇斌教授说,“发育解剖手术”严格遵循自然解剖平面,创伤小、疼痛轻,且神经血管保护彻底、胃肠功能恢复快,联合术后加速康复方案,高龄患者也能微创手术。(长江日报记者王恺凝 通讯员邹亚琴 刘樱)

【编辑:余丽娜】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