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5月15日讯 45岁的张先生因头晕、心慌于湖北省中医院(湖北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心病科就诊,确诊患高血压病。经过半年的治疗和调理,近日复诊降压药减半,血压稳定,不适症状基本消失。该科主任刘亮解释,中青年高血压具有隐匿性特点,若早发现、早干预、规范管理,通过饮食、运动、药物等多维度干预,能大幅度降低罹患其他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张先生是一名程序员,去年11月体检时发现血压高,且长期有间歇性头晕、熬夜后心慌的症状,接诊医生胡勇首先排除了继发性高血压,诊断为原发性高血压。
“张先生属于中青年高血压的典型代表,病因主要是工作压力大、久坐、饮食重口味、缺乏运动等。我们让张先生佩戴24小时动态血压仪,发现夜间血压飙升,提示交感神经过度激活。”胡勇医生针对张先生的病情,开具了中西医结合治疗处方:一方面口服单品复方降压药;另一方面,结合中医辨证特点,口服中药汤剂天麻钩藤饮合温胆汤加减,穴位针灸,配合日常自行头部刮痧、八段锦锻炼以及决明子菊花茶代饮等。
3周后复诊,张先生自述头晕减轻、睡眠改善,血压也控制良好。
6个月后,张先生降压药剂量减半,血压逐渐稳定,头晕、心慌、失眠症状基本消失。
刘亮介绍,很多人觉得高血压是“老年病”,但是近年来高血压患者年轻化趋势愈发明显。据统计,近七成中青年患者不知道自己得病。患者通常因头晕、心慌、耳鸣、乏力等症状就医时才确诊。中青年高血压早期常无明显症状,加之患者发病初期往往对高血压危害认识不足、对用药有顾虑,导致中青年高血压人群知晓、治疗、控制率低下的问题尤为突出。2018年中国慢性病及危险因素监测显示,我国中青年高血压人群,七成以上患者不知晓自身的高血压状况,控制率更是不足10%。
“如果中青年人发现自己患有高血压也不必过度担心”,刘亮解释,绝大部分中青年人通过合理用药、适度运动、健康饮食、减轻压力,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可以有助于血压的降低,甚至有一部分患者的血压能够完全恢复正常。中医将高血压归为“眩晕”“头痛”范畴,认为与肝阳上亢、痰湿瘀阻、肝肾阴虚等相关。中青年人工作压力大,作息不规律,熬夜加班会导致肝肾阴虚,爱吃油腻易酿生痰湿,情绪易怒诱发肝火旺盛,这些均可引发高血压。针对高血压患者,我们需辨证施治,例如治疗肝阳上亢伴痰湿蕴结的患者,运用天麻钩藤饮合温胆汤煎药口服,还可以通过穴位针灸、耳穴埋豆、代茶饮、养生功法操等,多维度帮助患者控制好血压甚至康复。
刘亮提醒,饮食调理在高血压预防中至关重要。
首先,要控制盐的摄入,每日摄入量不应超过6克;
其次,多吃深色、富含钾镁的果蔬,如菠菜、西兰花等;
此外,运动是“天然降压药”,例如养生功法操,快走,游泳等。注重情绪调节,少怒,从根源上减少肝阳上亢的风险。(长江日报记者张金玉 通讯员胡梦 万凌翔)
【编辑:余丽娜】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