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5月16日讯 在义诊现场测量血压,高;在医院测量血压,高;回家测量血压,基本正常。“我到底是不是高血压?”市民陈奶奶很是疑惑。对此,武汉市中医医院医生提醒:测量血压有技巧,正确测量得来的数值才有参考价值。
陈奶奶今年62岁,家住汉阳。前不久,她所住的小区举办健康义诊,陈奶奶急匆匆赶到小区的中心花园,请医护人员给自己测量血压。当时测出的血压偏高,收缩压152毫米汞柱、舒张压110毫米汞柱。歇一会儿再测,数值还是偏高。
担心自己患上高血压,陈奶奶回家后用家用电子血压计测量,收缩压141毫米汞柱、舒张压89毫米汞柱,“卡”在正常值的上限。陈奶奶不放心,又找时间到医院检查,这次测出的血压依然偏高。陈奶奶迷惑了:“我到底算不算高血压?”
武汉市中医医院汉口院区心血管病科主治医师陈奕雯解释,测量血压的时间、部位以及测量时的身体状态,都会引起血压数值的波动。陈奶奶在不同场景里测量的血压数值差别,不能作为患病的参考。在社区进行测量时,陈奶奶刚经历快走活动,会导致血压上升;在医院进行测量时,可能因为看到医护人员后心情紧张,引发“白大褂高血压”;在家里测量,也会因为测量部位、测量方式导致数值偏差。
“正确测量血压很重要。”陈奕雯建议,如果怀疑自己可能出现高血压,建议静坐10分钟后,在平静状态下测量血压。测量前不要喝咖啡、酒,也不要憋尿;测量时应按说明将袖带平整地绑在上臂,保持上臂袖带与心脏同一水平线,调至合适的松紧度,平稳呼吸,不要说话或移动身体。每次应在同一时段测量,每次测量2至3次后取平均值记录,对比测量的数据及变化,来判断血压变化情况。同时,还可以留意自己平日是否有头晕、头痛、胸闷等高血压相关症状,请医生综合判断健康状况。(长江日报记者王春岚 通讯员薄云娜 陈彦西)
【编辑:余丽娜】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