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5月15日讯(记者罗兰 通讯员刘姗姗)“后湖院区皮肤科2床患者血压为160/110毫米汞柱,属极高危血压!”近日,武汉市中心医院(武汉市心血管病医院)血压管理团队当值医生在手机上收到信息,很快赶到皮肤科病房,与皮肤科血压管理联络员、管床医生一起进行床边会诊,结合患者张先生正在进行的皮肤性治疗,为他制定了有针对性的“降压”方案。该院在湖北省首推智慧化血压管理新模式,对全院住院患者进行精准控压,并对出院患者进行定期随访,实现院内院外、线上线下一体化全流程闭环管理。作为该模式的受益者之一,目前张先生已顺利出院。
住院大楼活跃着一支“降压飞虎队”
在武汉市中心医院住院大楼,血压管理团队被比作奔走于各科室间的“降压飞虎队”,这支队伍通过智慧化血压管理平台动态观察患者的血压情况,指导医生及时精准调整用药。
35岁的张先生患有高血压多年,只是间断服用降压药。5月初,他因“过敏性荨麻疹”入院,入院检查发现其基础血压高。住院期间,皮肤科医生给予激素控制皮疹时,发现只要用药张先生的血压就会“飙升”。血压管理团队迅速赶来会诊,详询病史得知张先生擅自停了降压药,从而导致血压波动。血压管理团队为张先生制订了个体化的降压治疗方案,完善动脉硬化检查和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经过3天的综合治疗,张先生血压控制平稳。
智慧化管理平台帮各科患者管好血压
武汉市中心医院心血管内科、全院智慧化血压管理平台负责人陈玲副主任医师介绍,很多高血压患者,因其他疾病在非心血管内科住院,其中不少患者住院后才查出高血压。如果血压控制不佳,将大大增加手术或其他疾病并发症风险,甚至诱发心脑血管意外。
2023年以来,武汉市中心医院建立智慧化、规范化血压管理系统,将全院患者的血压数据实时传输到平台,根据信息系统预警,对高血压患者进行分级管理。由心血管内科医生和护士组建成一支全院血压管理团队,为全院高血压患者精准“控压”。同时,各科派出医护担任血压管理联络员协助血压管理,多学科联动第一时间保障血压预警患者的安全。
武汉市中心医院心血管内科周逸主任医师表示,此举打通了学科壁垒,让血压管理资源全院共享,为在院血压异常患者提供血压监测、病因筛查、用药指导、健康宣教等服务,患者出院后可获定期随访,实现了院内院外、线上线下“一站式”全流程管理。
据了解,该系统预警血压异常患者每月达1.6万人次,其中每月纳入管理近2000人。患者出院后,智慧化血压管理平台还自动发送随访信息,提供免费的高血压专病门诊复诊,只要患者有意愿,均可接受长期随访管理。
武汉市中心医院推出智慧化血压管理新模式,对全院住院患者进行精准“控压”。
【链接】
自己在家量血压,你学会了吗?
自己在家量血压,是每一位高血压患者的每日必修课。武汉市中心医院心血管内科、全院智慧化血压管理平台负责人陈玲副主任医师表示,常常接诊到这样一些患者,在家量血压时细节不到位,影响了长期监测的准确性。如何科学量血压,陈玲这样提醒:
问:自己在家量血压时要注意些什么?
答:1.如果是第一次量血压,就需要量双侧,取数值高的那侧作为长期量血压的一侧。
2.每天量2次,推荐早上在服药前、早餐前、排空膀胱后测量血压。晚上一次可在晚餐前测量血压,条件不允许时建议在睡前1小时内测量。
3.初诊或血压未控制的患者,推荐每周至少连续量3天,血压控制良好的患者,建议每周量1—2天。
问:高血压患者坚持用药,且保持血压稳定,还需要来医院复诊吗?
答:如果是正在服用降压药的患者,服药或调整药物后2—4周可来医院复诊,直至血压达标。经降压药物治疗后血压达标的患者,可考虑每3个月前来复诊1次或接受医护人员的随访。
问:遇到哪些情况要高度警惕?
答:若收缩压≥180mmHg和/或舒张压≥110mmHg,或出现身体不适症状如不明原因头晕、眩晕、恶心、呕吐,肢体乏力、麻木、偏瘫,失语、意识障碍,出现以上任何1到2种症状,就要及时上医院,若感到明显无法耐受应赶紧拨打急救电话120。
陈玲 副主任医师
武汉市中心医院高血压亚专科负责人
武汉市中心医院智慧化血压管理平台负责人
坐诊时间:武汉市中心医院后湖院区每周二、四上午心内科专家门诊
【编辑:余丽娜】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