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5月16日讯 东北男子刘先生五一来汉旅游期间突发腹痛,谁料检查发现肝门静脉呈“树枝状”,是“死神之征”。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湖北省人民医院)五大学科联手,揪出“罪魁祸首”是缺血性肠炎,并顺利实施手术。5月13日,男子术后第十天,顺利出院回家。
“一下高铁就感到腹部剧烈胀痛不适。”据刘先生回忆,随行的朋友赶紧将他送往附近医院就诊,经急诊CT检查初步诊断为“门静脉积气”。这是一种危急重症,往往是由于肠道黏膜屏障破坏,肠腔内气体经破损血管进入门静脉系统所致。一旦出现,通常提示有严重的潜在疾病,死亡率高达75%。医生当即建议他们迅速转至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该院胃肠外Ⅱ科主任罗建飞教授接诊后,立即组织医疗团队进行救治,此时,刘先生已经出现休克状态。医院立即启动多学科协作(MDT),胃肠外Ⅱ科联合麻醉科、超声影像科、重症医学科、介入科等展开紧急会诊。
结合患者病史、体征、病情急骤进展及动态影像特征,专家团队考虑“缺血性肠炎”的可能性最大。胃肠外Ⅱ科副主任屈兵副主任医师随即与其家属进行了线上线下沟通,家属亲友在了解病情后,同意在武汉开展紧急手术探查。
在麻醉科夏中元教授团队的保驾护航下,罗建飞教授、屈兵副主任医师带领李凯、左腾等医生实施了腹腔镜下探查术。术中探查发现,患者全段小肠高度水肿、扩张,形成肠梗阻状态,在距离屈氏韧带约40厘米处小肠肠壁全层缺血、坏死,与术前判断完全吻合。手术团队于是果断转为开腹手术,精准切除坏死肠段,实施小肠吻合,既保留消化功能连续性,又确保吻合口血供充足。
术后,刘先生转入重症医学科Ⅰ科观察治疗。该科邹捍东教授团队密切监测乳酸、炎症指标及门静脉血流动力学变化,术后48小时即转回普通病房。
罗建飞介绍,肝门静脉积气是一种危急的影像学征象,是外科急症的“红色警报”。他提醒,若出现持续腹痛伴呕吐、发热或血便,务必立即就医,避免错失黄金救治时间。(长江日报记者王恺凝 通讯员邹亚琴 王晨曦)
【编辑:余丽娜】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