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光”零距离,他们组团探访光谷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5月16日讯  5月15日清晨,武汉东湖高新区的一栋企业研发大楼前,一名来自北京某激光企业的技术人员举起手机,对准锐科激光展厅内一台万瓦级光纤激光器连拍数张照片。“过去只在论文里见过参数,今天终于能亲手触摸到‘国之重器’!”

5月15日至16日,第二十届“中国光谷”国际光电子博览会(以下简称“光博会”)特别策划的“光谷Technical Walk”企业开放日,来自全国光电领域的80余名从业者组成探访团,分“激光光学”“两创融合”“光通信和光芯片”三条产业路线深入光谷12家标杆企业及科研机构,近距离对话“世界光谷”的“光”引擎。

“高功率激光器的科技自立自强是如何实现的?”“光芯片的良率如何突破?”——在首日“激光光学路线”的探访中,锐科激光的万瓦级光纤激光器产线、华工激光的精密制造车间成为焦点。探访团成员、成都泰美克晶体技术有限公司销售经理饶珊珊感慨:“过去我们依赖进口光源,如今锐科的脉冲激光器已占全球30%市场份额,这种产业链自主可控的路径值得全行业学习。”

“两创融合路线”侧重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在光谷实验室,科创孵化主管李瑞璋向大家介绍实验室全新科创品牌“墨子光枢”打造的光电领域源头技术超市;计量院

十米法电磁兼容检测实验室,魏鼎博士正在对某光模块产品进行检测。

成都兴南真科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市场部副总张伟称:“每年的光博会都会参加,我对武汉的印象非常好!武汉的科研人才力量强大。”

刚从北京回武汉的一名行业从业者称,实验室不仅有顶刊论文,更能在几年内实现技术转化,这种“研值”变“产值”的效率令人印象深刻。

而在“光通信和光芯片路线”上,烽火通信的光纤预制棒拉丝车间、驿路通的封装硅光引擎产线、九峰山实验室的硅光芯片洁净室,完整呈现了从基础材料到核心器件的全产业链图景。一位来自北京的企业负责人直言:“过去只知武汉有‘光’,今天才看清从一根光纤到一座‘光谷’的产业生态是如何构建的。”

“在光谷,一小时车程内能找齐光通信产业链的所有环节。”光博会组委会负责人介绍,这种高度集聚的产业生态,正是吸引全国探访者的核心原因。

“以技术会友”,将光博会从展台走向产业链,活动组织方介绍,“光谷Technical Walk”不是简单的参观,而是让产业资源在精准匹配中流动,邀请全国观众参加,就是希望打破地域界限,让光谷成为全国光电产业的“技术接口”。

(文:长江日报记者陈洁 通讯员杨熊莉 李边清 图:胡赞威)

【编辑:符樱】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