龟山电视塔,昨晚为他们点亮!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5月20日讯(记者王恺凝 通讯员张晓衡)5月19日晚8时,途经武汉长江大桥的市民,关注到江城武汉地标之一的龟山电视塔,为一群特殊的患者点亮:紫色塔身的璀璨灯火,循环播放着“5·19世界炎症性肠病日”,呼吁社会公众关注炎症性肠病这一特殊患者群体。这也是龟山电视塔首次为特殊疾病人群点亮。

本次点亮龟山电视塔活动,是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湖北省人民医院)消化内Ⅲ科“IBD(炎症性肠病)之家”(武大人民IBD之家)举办的一次社会公益活动。当晚参加活动的医护人员、炎症性肠病患者和志愿者有60余人,他们呼吁公众关注炎症性肠病患者,助力实现炎症性肠病科学诊治与规范管理。

据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消化内Ⅲ科主任安萍教授介绍,炎症性肠病是一种慢性与免疫相关的胃肠道炎症性疾病,其中克罗恩病的肠道损伤可发生在消化道的任何部位,且多发于年轻患者(多小于40岁);而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部位多局限于结直肠。炎症性肠病通常隐匿起病,最常见的症状是腹痛、腹泻、便血和体重减轻,疲劳和厌食也是常见的症状。据统计,2025年,我国炎症性肠病患者已累计达150万人。

安萍教授说,炎症性肠病是一种可致残的疾病,被称为“绿色癌症”。患者长期处于疾病状态,多因疾病反复或出现并发症而煎熬,而且由于要使用生物制剂,治疗费用比较高。

近年来,安萍教授带领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消化III科坚持“以爱为家,重获新生”理念,在科室创建“IBD之家”。“我的每一步都凝聚着医护团队的心血。”15岁患儿高尚(化名)说,确诊克罗恩病之后,安萍教授为他精心制定了科学系统的治疗方案,从生物制剂的精准调整,到肠内营养的全面支持,再到肠道微生态干预(肠菌移植)的创新应用,随着治疗的推进,他的生活焕发出新的生机。

此次点亮龟山电视塔活动,不仅是对武汉大学人民医院IBD之家过往成就的展示,更是医患齐心向社会传递对炎症性肠病患者的关爱与支持。

【编辑:余丽娜】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