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名大凉山学子来武汉研学,费用出自一位00后女孩



5月22日下午,来自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越西县文星中学的6名七年级学生抵达武汉,开启为期4天的研学之旅。他们此行的研学费用出自00后女孩王若妍。

5月22日,6名凉山学子乘坐高铁从越西县前往成都,再从成都搭乘飞机来到武汉。王小怡 摄

2023年6月,王若妍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本科毕业。毕业典礼当天,她向母校捐赠10万元,设立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子研学基金,用以资助学校研究生支教团服务地和学校定点帮扶地区的乡村孩子到武汉研学。这一次,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邀请6名凉山学子来武汉研学,是学校首次启用这笔研学基金。

22日晚7时,刚刚抵达武汉的凉山学子便前往2025年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校园舞蹈大赛现场。活动中,一支原创舞蹈《阿依奔现》让学生们似曾相识,这支舞蹈正取材于他们的家乡大凉山。

5月22日,6名凉山学子乘坐高铁从越西县前往成都,再从成都搭乘飞机来到武汉。王小怡 摄

在汉期间,学生们还将参观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校史馆、会计史博物馆、货币博物馆,体验学校的桨板、攀岩等特色课程,还将与羽毛球世界冠军李茵晖面对面交流。同时,学生们还将前往湖北省博物馆、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红巷等地,体验武汉这座城市的历史文化。

“孩子们这次来武汉,特别兴奋,6名学生中有3名是彝族,他们专门回家取了彝族服饰,穿着盛装来武汉。”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第26届研究生支教团凉山分队队长王小怡告诉长江日报记者,22日早上7时,他们就从学校出发了,坐高铁、转飞机,跨越1400公里来到武汉。

彝族女孩阿都拉布木正读初一,在升入初中后的3次全县统考中,她均获得全县第一名。她的母亲常年在外打工,她和患有残疾的父亲在越西县生活。得知自己要来武汉研学,她向在外打工的母亲分享了这个好消息。“妈妈交代我一定要好好感受大学的氛围。我还带了一台相机,要拍很多照片和家人分享。”阿都拉布木说,临出发前,好几位同学都将自己的玩偶塞给她,要她把玩偶也带来武汉“见见世面”。

2023年6月,王若妍在毕业典礼现场向母校捐赠10万元。长江日报资料图

“我希望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能成为他们的常态,而不是偶尔的幸运。”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子研学基金设立者王若妍说,让孩子们走出大山,感受真实的大学氛围和城市面貌,是她设立研学基金的初衷。

越西县是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对口支教的主要地点之一‌。2022年,因“6000字毕业论文致谢”感动全网的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子苏正民也曾前往越西县支教,并于2023年5月带领5名学生来到武汉研学。

2023年5月,苏正民(右一)带领凉山学子来武汉研学。长江日报资料图

“两年前来武汉研学的凉山学生,都已凭借优异成绩升入高中了。”苏正民说,作为从大凉山走出的学子,他深知“走出大山看世界”的重要性。得知今年又有6名老乡来武汉,他和几位凉山籍校友约定,一定要去见见孩子们,和他们聊聊所见所闻,鼓励他们好好学习,也来武汉读大学。

(长江日报记者张维纳)

【编辑:符樱】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