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6月3日讯 (记者陈晓彤 通讯员龙华)抗荒漠治理智能无人系统、石窟文物修复机器人、稳边固边教育机器人……6月3日,致力于服务祖国边疆高质量发展的中南民族大学机器人学院正式成立。该校校党委书记徐业勤、校长刘义以及多位院士专家、企业和师生代表等齐聚一堂,共同为新学院揭牌。
中南民族大学机器人学院成立大会现场。学校供图
长江日报记者了解到,中南民族大学机器人学院是湖北省首个以“机器人”命名的学院,也是委属民族院校首家机器人学院,它依托该校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建设。学院将采用多学科交叉、产教融合、国际合作的培养模式,进行课程体系重构、师资团队跨界、双导师制等探索,致力于培养兼具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的“未来型人才”。
中南民族大学机器人学院成立大会现场。学校供图
据介绍,中南民族大学与机器人有着深厚渊源。该校电子信息工程学院经数十年建设,已形成从芯片设计、信号处理到智能控制的完整学科链,在智能通信、智能计算、机器视觉等领域取得显著进展,为机器人学院的成立打下坚实基础。
校长刘义表示,学院成立后将紧盯边疆安全与应急、民族地区共同现代化等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重要课题,打造边疆安全与应急特种机器人研究平台、资源受限地区智能服务机器人研发平台,填补边疆民族地区智慧安防、高原救援、智能农业等领域技术空白,为民族地区“一个也不能少”的共同现代化提供科技支撑。
中南民大机器人学院院长杨春勇介绍,学院预计在今年依托学校未来技术创新实验班招生30人,预计在2027年以未来机器人专业、智能视觉工程专业和智能感知工程专业正式独立招生。学院将围绕恶劣环境机器人系统集成及应用、抗荒漠治理智能无人系统、石窟文物修复机器人、稳边固边教育机器人等方向开展科研探索,推动“机器人+”赋能边疆安全与高质量发展。
现场,中南民族大学与武汉长江通信产业集团、深圳市优必选科技等多家企业签署合作协议和人才培养意向,携手在智能机器人研发、边疆场景应用等领域展开深度合作,助力民族地区产业升级。
【编辑:符樱】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