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开展“无屏日”护眼行动,家校联动构筑学生视力防线

6月1日至6日,武汉中小学集体响应第30个全国爱眼日,以一场“无屏日”活动将护眼行动落实到课堂与生活的每一个环节。

在光谷第二小学,清晨的教室里没有亮起的电子白板,取而代之的是学生琅琅读书声。按照“熄屏行动”制度,晨读、课间、午餐、户外及课后服务时段,全校电子屏幕统一关闭。教师采用板书、绘本与实体教具授课,严格控制每节课电子屏使用时长不超过30%。

板书替代电子屏。

课间铃响,五年级学生欢快地奔向走廊。“抬头远眺,跟着老师做眼球操!”学生们在老师引导下望向20米外的绿树与天空,认真执行“20+20+20”护眼法则——每用眼20分钟后远眺20秒、距离保持20米。“以前课间总趴着画画,现在发现远处云朵会‘变魔术’!”一位学生兴奋地说。

学校延长大课间至45分钟,增设跑操、体能闯关等活动,确保学生日均户外运动达2小时。放学后,“活力一小时”倡议鼓励家长带孩子们走进社区公园踢毽子、放风筝。五年级学生陈明的父亲对此深有感触:“放下手机陪孩子奔跑,亲子时光比刷短视频真实得多。”

“无屏日”户外活动。

“无屏日”热潮背后,折射武汉全民护眼的系统性努力。面对学生近视率问题,2023年我市成立副市长挂帅的视力健康指导委员会,将近视防控纳入区校绩效考核。依托武汉市青少年视力低下防制中心,全市每年为百余万学生提供一体化健康管理。15个区级工作站与220个智慧化校长工作室构建三级网络,实时追踪学生视力健康数据。“智慧平台已为158万孩子建立电子档案,家长随时可查孩子屈光发育趋势。”市视防中心主任杨莉华介绍,平台动态管理实现早监测、早预警、早干预。

“无屏日”户外活动。

全国爱眼日当天,武汉启动第三届“同心守光明”活动,将护眼理念延伸至家庭教育场景。通过《中小学生视力健康管理技术服务规范》实施,学校明确要求家长控制孩子电子产品使用、增加户外陪伴时间。在江岸区某社区中心,三十余组家庭参与“亲子绘本共读日”,家长主动将手机存入保管柜。“真正有效的护眼,需要家校共同为孩子搭建自然健康的成长环境。”一位参与活动的母亲坦言。

武汉市教育局体卫艺处相关负责人指出,“无屏日”的意义远超禁用电子屏一日,其核心在于唤醒社会各界对视力健康的持续关注,推动“健康用眼”成为生活习惯。

(长江日报杨幸慈 通讯员邹筱雨)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