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间课堂亮星火 ,高中学子将思政课堂搬到乡村小学

“姐姐,你们还会再来吗?”恩施大山深处,一群乡村小学学生紧紧攥着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以下简称“华师一”)学生的手说。6月16日,华师一部分师生代表前往恩施芭蕉侗族乡白果树小学,开展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为主题的交流活动。在“五个一”特色项目中,两校师生通过国旗下演讲、爱心捐赠、心理关爱课、班会思政课及班级助教互动,深化教育帮扶,传递思政温度。

当日上午9时,华师一附中学生代表云翔、东楚涵等带来国旗下演讲《以教育之火,点亮未来之光》,用 “课本与铅笔是点燃命运的火石” 等深情话语,激励孩子们追逐梦想。

国旗下的演讲。

18位华师一师生将“阳光义卖”筹得的部分善款赠予白果树小学,用于改善教学条件。华师一附中团委书记屈哲致辞表示,愿与白果树小学并肩同行,让每个孩子都能茁壮成长;白果树小学袁春芳校长致谢时说,这份情谊将化作孩子们成长的阶梯。

捐赠仪式后,心理教师余娇娜为全校学生带来《拥有健康人生,才能拥有美好未来》心理课,通过动画片主题曲暖场、有奖问答、漫画赏析等环节,引导孩子们感受乐观心态的力量。下午,她又为11位一线教师开展《如花的青春 ——青少年心理危机预防》培训课,针对该校半数以上留守儿童的现状,助力教师更好地预防和干预学生心理问题。

心理健康课。

与此同时,14位华师一学生志愿者分成六组,走进一至六年级教室开展主题班会《寻找自己的星星—— 职业体验与兴趣启发》。这些来自学校第三期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 培养工程培训班的志愿者,根据不同年级认知水平精心准备教案,用星星卡纸启发孩子们写下理想职业。“医生”“老师”等稚嫩字迹与简笔画,承载着孩子们对未来的憧憬。青马学员杨辰煦感叹备课时的反复斟酌让自己体会到教师不易,黄梓琳则从孩子们的“梦想星星”中找回初心,王艺铭更收藏起孩子们写给未来的信,约定下次重逢时拆开。

志愿者担任班级助教。

活动中,志愿者们还担任了一天班级小助教:清晨与孩子们一同参与大课间运动,午餐时同桌共话家常,午休时走进教室静静陪伴。华师一学子还将亲手书写的明信片送给白果树小学的孩子们,“梦想的种子会在不经意间发芽” 等祝福话语,让孩子们眼中闪烁着泪光,紧紧拉着哥哥姐姐们的手久久不肯放开。 青马学员云翔同学动情地说:“那一句句带着稚嫩气息的挽留话语,是我们支教活动最美的见证。”

和孩子们一起玩耍。

该校相关负责人说,华中师大一附中与白果树小学同为武汉大学“大中小学同上‘青春共赴教育强国’思政课”行动计划的联盟学校。为此,华师一师生代表前往白果树小学开展交流活动,将关爱与温暖传递给乡村学子。双方共同致力于探索思政教育贯通衔接的有效路径,是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一次重要实践与创新尝试。同时,此次活动是学校“青马工程”培训班师生深入基层、服务社会、践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生动体现。(长江日报杨枫 通讯员孙梦嘉)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