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章后仪
有一座丰碑,在武汉长江之滨,已守望江城60余年。
斗转星移,风霜雨雪,它坚定不移,历久弥新。
它是“武汉防汛纪念碑”。
1954年夏,长江流域遭遇新中国成立后首次特大洪水,武汉市水位猛涨。百年不遇的长江洪灾威胁到数百万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武汉人民英勇地与洪水斗争,最终保卫了家园。为了纪念战胜本次特大洪水,鼓舞武汉人民的英勇精神,特于江边立碑。
1969年落成的武汉防汛纪念碑面江而立,碑身高37米,碑顶立五角红星,下饰红绸、葵花簇拥天安门图案。碑身正面镶嵌乳白色大理石,上有毛泽东同志亲笔题词:“庆贺武汉人民战胜了一九五四年的洪水,还要准备战胜今后可能发生的同样严重的洪水。”基座正面镌刻毛泽东诗词《水调歌头·游泳》,左右两侧为抗洪抢险大型浮雕。
武汉印象——防汛纪念碑(水彩)陈勇劲 作
浮雕群像由曹国昌、朱达诚等湖北美术家集体创作而成。浮雕分两块,第一块描绘了解放军战士和工农群众一起,扛着沙包、麻袋等争分夺秒冲向抗洪前线;第二块描绘了抗洪大军群像。有的在抢修堤防;有的高举毛主席语录牌,牌上写道:“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有的跳入江中筑成人堤挡住洪水。浮雕总长48米,生动刻画了51位人物形象,凝结了伟大的精神力量。
时任中南美专美术教师的黎雄才,在积极参加抢险劳动之余,用手中的画笔也记录下了这场人类与大自然斗争的壮举。
从1954年到1956年,黎雄才历时两年完成了有着“防汛史诗”之称的长卷《武汉防汛图卷》,现藏于中国美术馆。这幅长卷宽30厘米,长近30米,绵延数百里的抗洪防汛叙事一段段铺陈推移,精心刻画了“水情观测”“抢险队员上险地”“人墙”“战士之家”“全国支援”“采土填塘”“重返家园”等多个感人肺腑之场景。在最扣人心弦处,画面上写标语“不获全胜、决不收兵、坚持不懈……”
全图气势恢宏,首尾贯通,细部刻画精到。画家用中国传统水墨绘就,营造了具有民族精神的意境,用虚实有序的近远景交错铺陈了画面的节奏感,于起伏跌宕中绘出史诗般的音乐感,淋漓尽致地表现了人民不畏艰险、团结一心,奋勇抗击天灾的英勇气概。
滚滚长江东逝水。时空坐标往后拨转44个春秋至1998年。中国南方特别是长江流域及北方的嫩江、松花江流域发生了特大洪涝灾害。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党全军全国人民团结奋战,同历史上罕见的大洪水展开了一场波澜壮阔的斗争,取得了抗洪抢险斗争的全面胜利,作为人类战胜自然灾害的一个壮举载入史册,形成了伟大的抗洪精神:“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怕困难、顽强拼搏,坚韧不拔、敢于胜利。”
九八英雄颂(国画)杨之光 作
我们在另外两件美术经典中望见了伟大抗洪精神力量的蓄力凝结。
生活于武汉的画家王小宝与其他长江沿岸的人民一样遭受了特大洪涝灾害。他深切感受到自然灾害所带来的苦难,同时,人们面对苦难时的团结一致、众志成城、战胜困难的伟大精神力量,更让他心灵受到强大冲击与感召。基于此,他创作了作品《红土情》。作品以江汉关堤畔一块真实的“小木牌”为原型创作,作者在高2米的画面上刻画了一堵由20多层沙包堆叠而成的密不透风的“墙”,一块“闸口生死牌”夺人视线,上面写着:“一、严防死守,横下一条心……二、加大险情检查力度……三、服从命令,听从指挥,人在堤在,誓与大堤共存亡。签名:庞浚、杨敏立……”生死牌最下方沙包上,一碗水悄无声息地静置。这件作品用新闻图片片段式、写实地概括了这场与自然的斗争,用沙包之“墙”垒砌了万众一心的钢铁长城,用一碗水点睛了“军民鱼水情”,用美术佳作承载了伟大的抗洪精神,以画笔和油彩赓续了民族精神之血脉!这件作品获第九届全国美展铜奖,现藏于湖北美术馆。
现藏于广州艺术博物院的《九八英雄颂》是由曾任中南美专教师的画家杨之光同样以1998年抗洪救灾英雄人物为主题创作的优秀作品。1998年8月1日晚,抗洪英雄高建成奉命赴湖北参加抢险战斗。急行军中,长江大堤突然决口,巨浪扑面而来。在紧急关头,高建成不顾个人安危,迅速组织抢救遇险群众和官兵,最终不幸壮烈牺牲。画家杨之光了解到英雄人物的英勇事迹后,久久不能平静,“我们有责任给英雄树碑立传,不光是给高建成一个人,而是给众多的英雄树碑立传”。
《九八英雄颂》以人墙为构图线索,使用对角线构图,让画面具有动势,凸显了抗洪救灾任务的艰难。同时,作者以大写意没骨画法巧妙完成人物造型,墨与色彩的大胆运用,在真实表现人物形象的同时又不失中国传统水墨的韵味,每个人的表情都表现出誓死与洪水作斗争的精神。
“中华民族有着强大的文化创造力。每到重大历史关头,文化都能感受国运之变化、立时代潮头、发时代之先声,为亿万人民,为伟大祖国鼓与呼。”美术是一种承载并表现文化的视觉艺术,面对时代命题,美术家们从未缺席。伟大的抗洪精神不会因为时代发展而褪色,反而更加熠熠生辉。
新世纪以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许多青年美术创作者对于伟大抗洪精神有了更多种形式的表达。湖北画家陈勇劲怀着崇敬之心,用诗意的水彩语言创作了《武汉印象——防汛纪念碑》,以致敬抗洪英雄和孕育并承载了抗洪精神的城市文化。陈勇劲曾以武汉各纪念碑为题创作系列作品。这批作品多以仰视视角,笔触处理克制凝练,被描绘的纪念碑均置于画面视中心,凸显庄重与崇高,四周掩映的环境植物与之和谐共生。这给予我们一种新的启示:当伟大精神代代相传,它所蕴含的价值早已更多维度,它的生命力亦在传承接力中迸发新的生机。
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同时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苦的努力。伟大抗洪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深刻体现。它守护着华夏江河安澜,也必将引领着我们进一步开拓伟大事业。
守望江城的丰碑——武汉防汛纪念碑,更是代代相传,不断激励人们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战胜困难的伟大抗洪精神之丰碑!
此刻,当人们徜徉于美术馆里、城市公共空间里,承载了伟大抗洪精神的经典美术作品已经走进大家的生活,启迪着广大人民的善与美,也必将鼓舞并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民顽强奋斗,战胜困难,铸就新的历史伟业。
(作者系湖北美术馆收藏研究部文博助理馆员)
阅读更多
【编辑:陈明】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