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兵,锦绣龙城有个客户下午3点要去机场,帮忙送一趟。”“队长,收到!准时到位。”6月17日中午,正在吃午饭的武汉华昌出租车驾驶员陈万青收到一位回头客的订单,由于自身时间冲突,他立即将单子转给了“万青服务车队”队员赵小兵。从业20余年,凭借着真诚暖心的服务,陈万青的“朋友圈”越做越大,回头客订单也越来越多。
陈万青准备将几瓶矿泉水放置在车内各角落。 张宁 摄
俭朴的生活,“奢华”的出租车
陈万青的午饭很简单,一份7块钱的葱油拌面,一瓶自带的矿泉水,可相较两个馒头的早餐,已经升级了不少。为了早日还清老家盖房借下的欠款,这位集“全国最美出租车司机”“湖北省人大代表”“武汉市劳动模范”等荣誉和头衔于一身的51岁出租车驾驶员,日子过得十分俭朴。多年来,陈万青几乎只穿工装,唯一的一套正装,也是公司帮忙添置的,用于出席各类活动会议。
陈万青的出租车很“奢华”。坐进车内,输入密码“12345678”,乘客便可享用无线Wi-Fi,仅这一项服务,每个月要花费50多元的资费。出租车杯架上、扶手箱里、车门储物槽里塞满了矿泉水,随时供乘客取用。打开后备厢,千斤顶、扳手、打气泵、拖车绳应有尽有。这个“百宝箱”曾多次派上用场,帮路人换胎充气、助抛锚车辆脱困、为同行搭电点火……路上搭把手的故事很多,“党员示范车”的招牌也被他越擦越亮。
该省省,该花花,在服务旅客的投入上,陈万青从不吝惜。
陈万青将一驱蚊水放入扶手箱中。 张宁 摄
不遗余力推荐武汉就是“生意经”
陈万青的几百名微信好友中,100多人的备注是张总、李总、王总,另外几十人则备注了陈老师、宋老师、赵老师。“这些都是我的回头客,经常用车的有170位左右,有部分外地人,每次来武汉出差就找我。”陈万青翻动着手机聊天记录,其中一名客户一年时间内用车超20次,每一单都在100元以上。
近年来,市民出行方式越来越多元化,出租车行业日子并不好过,但陈万青就认准了一个理:“用真心、贴心、暖心和诚心的服务和干净整洁的车容,还愁没有客源?”
陈万青的“生意经”并不复杂:每天把车子擦洗得干干净净,乘客上车后首先是微笑问好,再询问目的地,主动规划最优路线。遇到广东、福建的游客,优先推荐归元寺、宝通寺、古德寺这些景点;遇上北方游客,则建议去黎黄陂路、汉口江滩看老房子,逛小巷子;西北游客他会力推长江大桥、东湖游览大江大湖;年轻游客喜欢吃特色美食,就带着他们去山海关路、江汉路等美食街。在陈万青看来,不放弃任何一次宣传城市的机会,把服务做到乘客的心坎里,让乘客玩开心,这才是微笑服务的本质。
陈万青每天都要将挂在车里的荣誉勋章反复擦拭。张宁 摄
服务搞上去了,收入也提高了
在陈万青的带动下,武汉华昌出租汽车公司成立了“万青服务车队”,目前共有37名队员,队员们纷纷效仿陈万青的服务方式,渐渐有了自己的“朋友圈”。
队员杨琦三年前加入“万青服务车队”,经过长时间的摸索,已经掌握了把乘客发展成朋友的诀窍。“关键是让乘车过程变得舒心,天热递瓶水,天冷开空调,驾车平稳不绕路,行李帮忙拎一把……”杨琦说,目前自己也有了不少回头客,其中每天负责一名11岁男孩从中南培训机构回藏龙岛,家长十分放心。
由于回头客越来越多,陈万青经常出现单子跑不过来的情况,为此他会根据队员们的距离和时间,将订单分配下去,队员赵小兵就多次受益。
“前天一上午才跑了200多元,陈队长给的单子,一单就跑了170元。”赵小兵跟陈万青是十几年的同事,也是车队服务宗旨的坚定支持者。每天出车前和中午充电时,他都会雷打不动地两次擦洗车辆,几乎每位乘客上车都会感叹一句“好干净”,通过车容打开话匣子,赵小兵也渐渐积累了十几名回头客。
从武汉华昌出租汽车公司后台数据可以清楚地看到,践行优质服务的陈万青,收入比行业平均高了三成,其他车队队员也高近一成。
“出租车司机虽说是份养家糊口的职业,但从数据可以看出来,收入和优质服务其实并不矛盾,甚至相辅相成。”陈万青说道。
(长江日报记者刘海锋 通讯员胡慧珠)
【编辑:王戎飞】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