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程碑式的转型成果!”华中地区首个千万级本草多组学成分库在汉发布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6月23日讯   6月22日,华中地区首个千万级本草多组学成分库发布会在武汉举行。“这是一个里程碑式的转型成果,填补了湖北乃至华中地区本草研究的空白。”湖北时珍实验室首席科学家、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王琦教授对此给予高度评价。

发布会现场。

湖北时珍实验室首席科学家、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王琦教授视频致辞。他表示,历代医家都强调“辨物性、明药效”的重要性,面对现代化、金融化、数字化的时代需求,神农本草的研究需要突破经验导向的局限。而华中本草多组学成分库是一个里程碑式的转型成果,它系统地解释中药材的化学成分、药效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不仅填补了湖北乃至华中地区本草研究的空白,更为全球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动能。

王琦教授视频致辞。 

发布会上,湖北时珍实验室特聘研究员、成都中医药大学宋驰教授介绍了基于GPCR平台的草药天然成分功效评价进展。接着,湖北时珍实验室刘义飞研究员介绍了华中本草多组学成分库相关研究成果,让与会人员对该成分库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现场,省科技厅、省卫健委、省药监局、市科创局、市卫健委、湖北时珍实验室等单位的领导和专家共同上台,见证华中本草多组学成分库正式发布上线。

本次会议以“建立本草多组学成分库 助力湖北健康产业发展”为主题,由湖北时珍实验室、湖北中医药大学主办。

发布现场。

据介绍,华中本草多组学成分库由湖北时珍实验室首席科学家、学术委员会委员陈士林教授领衔,湖北时珍实验室牵头构建,基于《神农本草经》《本草纲目》等古籍及现行中药权威志书,整合多组学信息,系统梳理华中地区常用药用资源,全面收集和编译物种天然成分,利用创新算法挖掘小肽和小核酸新型成分,形成总量超2000万条的华中地区最大的天然成分库。华中本草多组学成分库的建设,凸显华中地区中药资源的多样性和特异性,为中药新药和大健康产品研发奠定基础。  

(张越 实习生杨紫妍 通讯员胡丹萍 陈依 摄影胡梦佳)  

【编辑:余丽娜】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