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先烈何功伟的儿子寄语湖北省军区全体官兵:继承先烈遗志,聚力胜战强军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7月16日讯 7月15日晚,湖北省军区主办的“当那一天来临”音乐党课开讲。革命先烈何功伟烈士的儿子何继伟先生没有到现场参加活动,但他寄语湖北省军区全体官兵:“祝愿湖北省军区全体官兵继承先烈遗志,聚力胜战强军,为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不断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长江日报记者在现场了解到,长江日报刊发的《三百学生投笔从戎保家卫国》专题报道故事,也在此堂音乐党课《战地家书》情景剧中被生动演绎。

另外,在“九八”抗洪抢险中获救的小江珊,已经成长为武汉铁路公安局襄阳公安处应城车站派出所副所长。她受邀到现场讲述了自己当年在洪水中被军人救起的细节,也讲述了自己受伟大的抗洪精神熏陶,从崇拜英雄的小女孩成长为民警的全过程。

据了解,为贯彻落实湖北省委关于三大精神(大别山精神、抗洪精神、抗疫精神)宣传的要求,及为了培育官兵和文职人员的战斗精神,湖北省军区精心筹划组织了此次音乐党课。

革命先烈何功伟高唱着《国际歌》慷慨就义

在此次音乐党课上,主持人在现场的大屏幕上展示了革命先烈何功伟烈士的儿子何继伟先生写给湖北省军区全体官兵的寄语。湖北省恩施市何功伟民兵连的民兵,上台朗诵了何功伟牺牲前写给父亲的遗书和妻子的诀别信。

主持人介绍,何继伟老人因身体原因,不能来现场参加活动,但他欣然提笔给省军区全体官兵写下此寄语。

据介绍,何功伟,1915年11月出生,湖北咸宁人。上中学时,他就积极投身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进步活动,于1936年8月在上海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6月,他任中共湖北省委委员,随即受党组织派遣回家乡开辟鄂南抗日根据地,任鄂南特委书记。1939年9月到湘鄂西区工作,任区党委宣传部部长。1940年2月任湘西区党委书记,8月任鄂西特委书记。1941年1月20日在湖北恩施被国民党逮捕。

在狱中,何功伟始终严守党的秘密,同敌人进行坚决的斗争,既经受了严刑拷打的考验,又挫败了敌人的“劝降”伎俩和“感化”阴谋。他还赋诗填词,谱写了《狱中歌声》:“我热血似潮水的奔腾,心志似铁石的坚贞。我只要一息尚存,誓为保卫真理而抗争……”用歌声作为鼓舞战友同敌人斗争的武器。

面对敌人的劝降,何功伟在给他父亲的信中写道:“儿献身真理,早具决心,苟义之所在,纵刀锯斧钺加诸颈项,父母兄弟环泣于身前。此心亦万不可动,此志亦万不可移。”“当局正促儿‘转变’,或无意必欲置之于死,然揆诸宁死不屈之义,儿除慷慨就死外,绝无他途可循,为天地存正气,为个人全人格,成仁取义,此正其时。”他在给妻子许云的诀别信中说:“在临刑前不能最后和你相见一次,不能吻一吻我们的小宝宝了……我一定坚守阶级立场,保持无产阶级清白,忠实于党……告诉我所有的朋友们,加倍努力吧!把革命的红旗举得更高,好好地教养我们的后代,好继续完成我们未竟的事业。”

1941年11月17日,何功伟被敌人押到恩施方家坝后山五道涧刑场。在临刑的100余级石板路上,敌人放言只要何功伟回一回头就不杀他,但遍体鳞伤、拖着沉重脚镣的他义无反顾,高唱着《国际歌》慷慨就义,时年26岁。

何继伟继承父亲遗志,成为航天工程师

何功伟被捕前一个月,妻子许云(时为重庆中共南方局机要员)在重庆生下儿子“小彬”。直到牺牲时,何功伟都没有见到这个儿子。何功伟还给这个儿子取名为“继伟”,希望儿子继承父辈的遗志。

长江日报记者查阅史料了解到,作为“红二代”,何功伟烈士的儿子何继伟从童年时代起,就受到革命氛围熏陶,妈妈许云经常给他讲革命先烈英勇奋斗的故事,给他讲爸爸的革命经历和留下的遗书,让他从小就下定决心,要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他18岁上高中时就光荣地加入共产党,并获得辽宁省委颁发的“红旗读书奖章”,后又以优异成绩完成本科学业,于1964年考取北京工业学院遥控遥测专业研究生。他曾作为全国学联代表受到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等领导人接见。从事科研工作以来,他获得过许多奖项,包括2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三等奖、3项部级科技进步奖二等奖、6项部级科技进步奖三等奖、国防科工委三等奖、四川省科技大会奖,还有1项航天奖。

何继伟老人寄语湖北省军区全体官兵。 通讯员粟毅 摄

何继伟老人退休前是航空航天部的高级工程师,为发展我国航天事业立下了汗马功劳。目前,何继伟老人居住在北京市。他曾对前去采访他的老家湖北咸宁市的记者说,共产党员的信仰问题太重要了,决不能动摇:“共产主义是人类最美好的社会,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我坚信它是可以实现的。但要实现它,会有一个艰难曲折的过程,需要大批共产党人的接续奋斗。中国人民早已站起来,现在正在富起来,将来要强起来,都需要共产党员有坚定的信仰。”“我一辈子搞航天工作,我深刻体会到,中国航天事业能取得这么大的成就很不容易,是坚持‘航天强国’的结果,与党的领导分不开,与我们有坚定信仰分不开。那么多的航天人克服重重困难,为国家奉献,形成了‘两弹一星’精神,靠的是信仰的支撑。”

何继伟老人说,他没有辜负爸爸给他取的名字,他承继了父亲何功伟传递给他的“红色基因”。

三百学生投笔从戎保家卫国的故事在情景剧中被生动演绎

长江日报记者在音乐党课现场了解到,75年前,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不久,我国就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抗美援朝爱国主义运动。在这场运动中,湖北省武昌实验中学的309名学生响应国家发出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号召,踊跃报名参军。长江日报连续报道这309名学生参军报国的感人事迹后,引起社会各界关注和强烈反响。

音乐党课现场。 通讯员粟毅 摄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原军事历史和百科研究部大校研究员、博士、军史专家田越英指出,309名学生投笔从戎、参军报国的英雄事迹,永远值得后人学习;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永远值得我们传承和弘扬。他们用奔向抗美援朝战场、奔赴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的实际行动,诠释了爱国主义精神的内涵,也让大家对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有了更加全面深刻的认识。他们把个人上交国家,让青春在国家安全和建设事业中绽放,书写了最美的青春画卷。应大力宣传他们的英雄事迹和弘扬他们的精神,应鼓励新时代青年向他们学习。

这309位学子的感人事迹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国防教育的重要材料,体现在他们身上的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永远值得我们铭记和学习,《三百学生投笔从戎保家卫国》专题报道的故事,在此堂音乐党课《战地家书》情景剧中被生动演绎。

在“九八”抗洪抢险中获救的小江珊,已成长为铁路民警

在音乐党课现场,已成为铁路民警的江珊在讲述自己的故事时,再一次提到了当年在激流中将她一把抱起的公安消防战士王明华。

湖北省军区新时代民兵连10面连旗在旗手护卫下依次入场。 通讯员粟毅 摄

江珊动情地说,从她自己获救的那一刻起,她就渴望自己长大后,也要成为像王明华叔叔一样的英雄:“他们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是人民群众的守护者,我希望自己通过努力,有一天也可以加入他们的队伍。”“希望能像当年救我的人一样去帮助别人。”

齐唱《八路军进行曲》。通讯员粟毅 摄

江珊说,获救后的她,在抗洪精神的熏陶下长大成人,并成长为一名人民警察。“作为一名人民警察,我做的都是再平凡不过的小事。只是希望能像当年在洪水中救我的人一样,能像很多爱心人士帮助我一样,尽我所能去帮助别人。”

(长江日报记者陈其雄 通讯员何武涛 陈一琛)

【罗田甜】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