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多个科室抢入减重赛道,患者懵圈,该挂哪个号?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7月21日讯(记者李慧紫)“自己想要去的一家医院,线上挂号上搜索‘减重’,出来了3个门诊选项,让我陷入了选择困难症。”一位准备去医院尝试医学减重的市民告诉长江日报记者。近来,不少医院多个科室涌入减重赛道,患者却陷入挂号迷茫。

到底该挂哪个号?为此,记者采访了相关专家。

在某社交平台上,网友发帖询问减重门诊的挂号攻略。

多科室涌入减重赛道,患者挂号犯难

记者了解到,这样的情况并非孤例。国内某三甲医院的体重管理门诊的挂号系统也细分为3个门诊号。在某社交平台上,也有不少网友发帖询问减重门诊的挂号攻略。

据了解,各医院减重门诊主导的科室并不相同,背后会受到该医院学科优势的影响,比如内分泌科是医院的强势学科,那么减重门诊可能就会由内分泌科扮演主要角色。

武汉市第一医院临床营养科负责人孟庆彬表示,开设减重门诊本身是好事,但不能一哄而上,更不能为了建而建。肥胖涉及多个学科的疾病,医学减重自然也需要多个学科相互配合。在治疗方式上,国家提出的减重理念是优先尝试生活方式干预减重,包括严重肥胖症患者都需先进行生活方式和医学营养减重,待体重下降一定比例后,若仍需手术,再考虑外科干预。

推进质控体系建设,形成统一的体重管理共识

对于开展体重管理门诊服务,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在今年4月10日的通知中明确指出,相关医院要强化工作统筹和全院专业资源调配,集中设置体重管理门诊,鼓励综合实力较强的医院设置肥胖防治中心,提供住院体重管理相关服务。

“做好减重门诊考验的是医院的统筹管理能力。”湖北省健康管理学会会长唐世琪告诉记者,“真正要做肥胖管理,长期坚持下去,必须是中心化管理,而不在于谁牵头。因为每个医院情况不一样,有的减重外科做得好,有的营养科做得好,有的内分泌科做得好,谁牵头不重要,整合多学科于一体综合干预,才能取得良好效果。”

上述通知还提到,医院要加强健康体重管理人才队伍建设,合理配置专业人员,明确岗位职责并加大培训力度,提升专业化水平;要制定完善健康体重管理门诊管理制度和工作规程;各地卫生健康、中医药部门要推进健康体重管理相关专科质控体系建设,加强质量控制和专业指导。

7月17日,武汉医师协会“青雁讲堂”开讲。讲堂上,孟庆彬提出希望将武汉市第一医院中西医结合体重管理中心打造成为中西医结合体重管理的标杆,提供可复制经验。他告诉记者,医院还计划与相关部门合作,举办体重管理中心学习班,推动质控体系建设,让相关治疗更规范。

网友讲述自己在医院多个减重门诊挂号的经历。

建中心化管理模式,破解多学科协作难题

长江日报记者了解到,肥胖是一种疾病的认识还未形成,在减重门诊,很多肥胖患者是体检发现血糖、血脂、血压等指标异常才选择就诊,并且对减重方式的了解有限。

孟庆彬认为,减重门诊设立以后一个很重要的事情是需要做好科普宣传,让更多人知道肥胖的危害,也知道肥胖可以寻求专业医生的指导。针对减重方式,其所在的医院成立了中西医结合体重管理中心,联合中医科、胃肠外科、消化内科等开展多学科诊疗的实践路径,包括融合中医辨证施治与现代营养学,搭建智能化、协同化体重管理平台等。

武汉市中心医院副院长胡轶介绍,解决肥胖问题往往需要团队作战,将优势资源整合在一起,让医生围着肥胖患者转,不用患者跑来跑去,在一个中心完成药物、饮食、运动处方等一系列治疗。

近日,武汉市中心医院积极响应国家“体重管理年”号召,将原有的肥胖专病中心升级为一站式体重管理中心,为肥胖及有体重管理需求的人群提供便捷的诊前咨询、初筛检测和建档服务,并开通MDT(多学科联合诊疗)会诊“绿色通道”,为患者制定“一人一策”减重方案,让患者第一时间获得精准诊疗和多学科干预。

此外,记者了解到,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武汉市第三医院、武汉儿童医院等多家医院均开设有不同形式的MDT门诊。

【余丽娜】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