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行2万步,整天“说不停”,青年学生守一城碧水

“2.1万步,位居第二,差一点就占领封面图了!”王振钧自豪地展示着自己的微信界面,他的步数位居当天运动排行榜第二名。

王振钧今年20岁,是武汉理工大学“蔚蓝东湖”实践队中的一员,戴着框架眼镜,小麦色的肌肤,笑起来一排牙齿“闪闪发亮”。在两天的调研服务活动中,小组长王振钧和同学们一起,走访了东湖郭郑湖、汤菱湖、筲箕湖等水域,自发地投入到东湖生态保护的队伍中来。

“蔚蓝东湖”社会实践队参观华侨城生态湿地公园。姜霜月 摄

无惧烈日走进东湖,行万步路写千字报告

自7月24日起,武汉理工大学航运学院“蔚蓝东湖”实践队先后走访了华侨城生态湿地公园、中国荷花研究中心、中国履行《湿地公约》30周年成就馆、落雁湿地科普展厅、凌波门等地。在辅导员的带领下,武理工学子们背上空瓶,在东湖沿线水域取水测试,边走边听边聊,在笔记本上勾勾画画,一张张空白页也被填上了密密麻麻的笔记……

“蔚蓝东湖”社会实践队队员在华侨城湿地公园取水为水质检测试验做准备。姜霜月 摄

在华侨城生态湿地公园,水草摇曳生姿,鱼群穿梭游动。“今年已经是武理工‘蔚蓝东湖’实践队走进东湖调研的第二个年头了,我们的队伍中新增了一批大一的新生。”队长王振钧对眼前的湿地公园非常熟悉,当他向学弟学妹们介绍这块人工湿地是在原废弃的“田”状鱼塘基础上经过活化及改造而成时,实践队员们一脸惊讶,并连连称赞。

华中农业大学生命科学院王教授指导实验操作要点。姜霜月 摄

在水质检测实验中,华中农业大学生命科学院王教授讲解水质检测实验操作要点,并示范COD测定试剂、显微镜与载玻片的使用方法。“蔚蓝东湖”实践队员两人一组,进行水质检测实验,记录水样的氨氮值、总磷值和pH值。“对比一年前后东湖的水质数据,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变化实实在在’,今年检测仪器显示的各项污染指标都比去年下降了近两成。”“蔚蓝东湖”实践队队员屈长海告诉记者。

“蔚蓝东湖”社会实践队先后参观荷文化馆、中国履行《湿地公约》30周年纪念馆。姜霜月 摄

随后,队员们参观东湖荷园,园内1200余种荷花与睡莲共舞,“舞妃莲”“千瓣莲”等珍稀品种竞相开放,“清莲即清廉”,在讲解员的解说下,清廉种子,播撒进青年们的心中。实践队行至中国履行《湿地公约》30周年纪念馆,大家仔细聆听着中国湿地保护的点滴故事,在“五感”体验区零距离走进湿地、感悟湿地。落雁湿地科普展厅是当天最后一站,走入序厅,10套全息投影盒子一齐排开,队员们透过盒子上的小孔,看见那些东湖中消失的鱼类游动的身影。

“种子力量”悄然壮大,青年学生们生态守护接力

7月25日清晨,东湖凌波门栈桥在晨光中苏醒。恰逢“世界预防溺水日”,身着绿色短袖、朝气蓬勃的实践队员们来到东湖凌波门,开展清理垃圾、文明劝导、信息咨询等志愿服务工作。此外,他们还时常坐下来和游客“唠家常”,听一听游客对东湖生态的看法,成为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蔚蓝东湖”实践队员在东湖凌波门。刘闽 摄

队员屈长海发现两名嬉水幼童后,立即在岸边俯身亲和地科普安全事项:“小朋友不能在没有爸爸妈妈陪同的情况下玩水,也不要去水深的地方。”即将升入小学一年级的小朋友余鸿霖认真聆听,一旁的家长感慨道:“虽然平时反复提醒孩子注意玩水安全,但他们的安全意识比较薄弱,这样的宣传很有必要。”

“蔚蓝东湖”实践队与退休老人交谈。刘闽 摄

武汉外国语学校高二年级的陆芙瑞同学,连续两年自发加入东湖生态调研与保护工作,她也是这支以大学生为主的实践队伍中唯一的高中生。当她再次站上熟悉的凌波门观景台,眼前景象令人欣喜:新增的木质休息长椅旁,游客悠闲享用着便利店购买的饮料;去年游客提出的“无遮挡”的栈桥入口,如今撑起了白色遮阳棚。

武汉外国语学校高二年级的陆芙瑞同学参与调研分析。宋阳 摄

“去年问卷里的建议,今年变成了现实!”陆芙瑞感慨道,“去年我是参与者,汲取养分,今年带着团支书的身份,我更想做一名‘播种者’。我曾和武汉大学留学生一起同游东湖,用英文为他们介绍东湖湿地湖泊,我还在中国履行《湿地公约》30周年纪念馆担当志愿者,为小学生们讲解生态知识。未来我将邀请更多同学走进东湖,参与东湖生态保护活动,凝聚成一支守护东湖、热爱武汉的‘新生代’力量。”(文 李文婕 通讯员王天魁 邓晓光 王振钧 实习生宋阳 刘闽)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