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高新区赴杭州开展城市更新与功能品质提升专题培训

按照“干部素质提升年”部署要求,7月17日至26日,东湖高新区组织职能部门、园区、街道、国有企业的近50名干部开展“城市更新与功能品质提升”专题培训。本次培训采用“两段式”模式,在高新区党校集中学习2天后赴浙江大学开展7天的异地实践教学。培训通过理论学习、实地考察、案例研讨相结合的方式,学习杭州城市更新经验,探索符合光谷特色的城市更新路径,提升广大干部在城市更新领域的战略思维与实战能力,为推进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的现代化人民城市建设注入新动能。

专题授课:从科技与人文的融合,学习杭州城市更新的理念思路

培训期间,邀请杭州城市规划、建设领域的专家学者开展专题授课。课程围绕智慧城市、公园城市、城市可持续发展等课题,介绍了杭州数字赋能与智慧治理,城市精细化与专业化治理,服务型政府转型,开放合作与多元共治,把握历史传承与创新发展等方面的理念和实践,系统展现杭州城市治理理念和模式的革新,为超大城市治理提供有益借鉴。同时,关于城市更新,分析了杭州上城区“湖滨商圈”更新、拱墅区“大运河文化带”活化、余杭区“未来社区”建设等案例,展现了“以人为本、片区统筹、数字赋能”的更新逻辑。

实地调研:从钱江新城到历史街区,看杭州城市更新细节

培训学员前往杭州城市规划展览馆、城市学研究中心、世界城市博物馆、城市大脑公司、钱江新城城市阳台、历史文化街区等地参访并开展学习交流。在规划展览馆,了解杭州作为山水之城、文化之城、活力之城等城市概况,感受杭州古都文化名城的悠久历史,当今城市规划建设的崭新面貌,未来生活品质之城的美好展望。在钱江新城城市阳台,观摩大型城市综合体如何通过优化交通组织、完善公共服务配套提升区域功能品质。在历史文化街区、城市公园场所等,实地感受历史文化街区建设以及文化遗产保护,直观体会杭州在城市更新中对细节的打磨与对市民需求的回应。

小组研讨:聚焦关山大道,探索光谷特色更新模式

结合专题授课与现场教学内容,培训学员围绕“杭州城市更新经验的核心逻辑是什么”“关山大道区域城市更新如何因地制宜转化”等问题展开思考讨论,开拓了关于城市更新的“投、建、运、管”的思路认识,明晰了城市更新要运用产业思维和运营思维,向数字赋能要效益的逻辑。聚焦关山大道区域城市更新实践路径,学员讨论从打造创新有活力、治理有温度、通行更有序、生活更舒适的街区等角度形成多项建设性思路,提出打造针对华科师生校友群体建设具有标杆效应的品牌创新创业空间——“喻见光-创客谷”等具体建议,为后续东湖高新区推进城市更新与功能品质提升工作提供有益参考。

学员心得

丁国奎(创研中心)

杭州城市更新的经验表明,“功能品质提升”是通过科学规划、技术创新、社会参与,推动城市从“物理空间更新”转向“社会价值再生”。关山大道区域的城市更新,建议立足光谷创新创业高地的定位,注重华科大等高校与高新区融合这一独特优势的转化,以“人”为核心、以“优化功能”为抓手、以“传承文化”为灵魂,将杭州的“复合功能植入”“数字活化”等经验转化为“光谷方案”,实现“功能复合化、生态人文化、治理智慧化”的目标。

张隽(建设局)

城市更新不是“推倒重建”,而是“有机地迭代更新”。杭州在城市更新工作中展现的制度机制、技术运用以及人文关怀方面的做法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陈能夫(中华园)

光谷应该打造更多年轻人喜欢的创新创业空间,构建“工作-生活-社交”深度融合的生态系统,让城市更新与青春需求同频共振。

王渤(左岭街道)

作为基层工作者,要静下心来营造舒适宜居之城,聚焦群众所急所需所盼,扎实落实好与居民息息相关的“小而美”项目,努力把惠民实事办实办好。

何剑涛(光谷金控)

结合园区建设管理职责,将着力推动工作方式向人本化、精细化、可持续化深化:规划阶段深度融入人文关怀与功能适配理念,建造过程严格执行全要素品质管控标准,运营周期构建动态优化的服务管理体系,以全生命周期视角贯通设计、施工、运维各环节,切实把城市更新方法论转化为提升园区承载力、竞争力与品牌价值的实践路径,为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城市空间贡献专业力量。(通讯员丁国奎 鲁恒情)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