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代医生对一名患者跨越22年的接力守护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7月29日讯  11天前,74岁的罗先生再次来到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接受了髋关节翻修手术,术后第7天已能借助助行器下床活动了。在这里,他亲历了同一家医院四代骨科医生跨越22年的生命守护。

术后第7天,罗先生推着助行器在潘正启(右)的指导下进行练习。

两次人工关节翻修让他恢复正常行走

罗先生是湖北通山县人。2001年,50岁的他意外股骨颈骨折,在当地医院接受了人工关节置换手术。一年后,罗先生出现了严重的假体感染,髋关节严重受损,行走困难,只能长期卧床,生活起居全靠家人照顾。

2003年,罗先生辗转找到了武汉大学中南医院骨科。他告诉接诊的顾洁夫教授,想要再做一次手术,只要能下床就心满意足。将罗先生收治入院后,顾洁夫教授带领陈廖斌教授和王华主任医师先后为他实施了髋关节间隔器植入术和全髋关节翻修术。术后两个月,罗先生就能自如活动了。

这个人工关节在他体内稳定“服役”长达22年,这些年罗先生的生活跟正常人没有两样。

今年5月,罗先生再次出现髋部疼痛,行走困难。到当地医院就诊,检查提示人工髋关节松动,罗先生再次来到中南医院,找到了关节与运动医学科副主任医师潘正启。

潘正启检查后,发现罗先生人工关节磨损严重,股骨侧假体也出现松动,需要重新进行翻修。算上此前在当地医院做过的两次手术,这次再做手术就是第五次手术了。“一个关节修了这么多遍,难度肯定大。但医生告诉我这手术能做,我百分百相信他们!”罗先生态度坚定。

22年前病历在四代专家手中传阅,像一根接力棒

为了给罗先生制定手术方案,潘正启团队特地从系统里调出了他22年前的病历。为了进一步了解他当年的情况,潘正启拨通了顾洁夫教授的电话,并找到了陈廖斌教授。顾洁夫教授已经80多岁,已经从医院退休。潘正启带着团队里的年轻医生,四代专家一起坐在了办公桌前。在讨论和确定手术方案的过程中,病历在四代专家的手中交替传阅,像一根接力棒,守护患者的使命也这样被传递了下来。

7月18日,潘正启带领团队年轻的主治医师上官杨帆和硕士研究生杨友涵为罗先生再次实施了髋关节翻修术。术中,他们精细操作,取出了松动的旧假体,植入新一代的翻修假体。“患者此前多次手术,髋关节周围组织粘连严重。”潘正启向记者透露,尽管手术难度很大,但在团队配合下非常顺利地完成了。术后第7天,罗先生已经能借助助行器下床活动,7月29日达到出院标准。

“人工关节一般使用15—20年,罗先生的关节能稳定使用22年,证明当年手术非常成功。”潘正启介绍,罗先生第一次是感染后翻修,老一辈的专家给他做了间隔器植入和新的关节假体植入手术,让他更有质量地活着,才使得今天新一代的医生团队能有机会和更大的信心去治疗。这次给罗先生做的是关节松动翻修手术,需要把之前的骨水泥取出来,用更长的假体替换原来松动的假体,还要用更大的髋臼替代原来磨损严重的髋臼。

潘正启说,这些年罗先生谨遵医嘱,定期到中南医院复诊。“他每年都要来两三次,陈廖斌教授、王华主任和我的门诊他都来随访过。关节能用上22年,跟他坚持随访,术后关节被保养得很好密切相关。”他表示,在骨关节治疗领域,人工关节的研发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新材料更稳定更耐磨,技术也更新迭代。此次手术不仅解决了罗先生的疼痛问题,也能让他在晚年继续保持良好的生活质量。

两次手术,罗先生对中南医院骨科团队充满了信任。

“我是中南医院骨科医疗进步的见证者与受益者”

从顾洁夫团队当年的开拓性手术,到如今潘正启团队运用先进理念与技术完成高难度翻修,罗先生经历了中南医院骨科四代医者医疗技术“接力棒”的传递。在潘正启看来,罗先生手术的成功,是跨越22年时光,四代医生为守护患者生命健康的接力赛。

“在我们科室,罗先生的情况并非个例。很多三四十年前在科里做过手术的病人,一直还在随访。”潘正启告诉长江日报记者,顾洁夫教授80多岁高龄,至今仍坚持每周坐知名专家门诊,定期到科室查房,参与特殊病例讨论,指导疑难手术,参与科室质控;62岁的陈廖斌教授作为科主任,带领科室深耕关节与运动医学科专科领域,细分亚专科建设。“正是因为有这些老专家传、帮、带,我们的工作才更有底气,心里更踏实。”

中南医院骨关节与运动医学科老中青专家团队。

长江日报记者了解到,中南医院关节与运动医学科在关节置换的精准化、微创化治疗,关节翻修手术的3D打印、个性化定制、机器人导航技术上都紧跟国际前沿,达到国内一流水平。“对一些意见不一致的手术,科室每周至少会有2—3次的全科大讨论,这个传统已经坚持了二三十年。”潘正启说,正是受老一辈医者言传身教的影响,他们这一批中青年专家在带学生时也会手把手地传授经验和教训,让年轻人尽量少走弯路,更快成长。

“我是中南医院骨科医疗进步的见证者与受益者,22年来我深切感受到了这里医生们一贯的认真负责。”罗先生感慨地说,正是医生们的精湛技术和长期随访,才让自己多年来行动自如,生活质量得到保障。(长江日报记者刘璇 通讯员丁燕飞 田莘茹)

【余丽娜】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