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武汉音乐地图”原创歌词优秀作品出炉

把武汉写进歌里,唱给世界听。武汉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长江日报社于2025年4月至6月面向社会开展“武汉音乐地图”原创歌词征集评选活动,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291首作品参选。经过专家评审团评审、网络公示,《千年黄鹤楼》等10首作品获评2025年“武汉音乐地图”原创歌词优秀作品。

全国音乐创作者集结,291首歌词参选

“武汉音乐地图”系列活动旨在使音乐与城市交融,推新人、出新作,用音乐丰富城市形象,让文艺助力城市提升。2023年以来,“武汉音乐地图”连续多年举行原创歌曲征集评选,已从数百首作品中评选出优秀歌曲20首。与此同时,系列音乐会已走进了江汉路、吉庆街、昙华林、汉口里、谭鑫培戏楼、武汉大学等十余个城市地标点位,与数万观众在音乐中共享城市美好。

2025年“武汉音乐地图”原创歌词征集评选活动改为针对歌词作品展开,不仅再次引发武汉音乐人的创作热情,更收到了全国各地创作者的参评作品。活动共收到歌词291首,经专家评审团评审、网络公示,最终评选出原创歌词优秀作品10首,包括《千年黄鹤楼》《汉绣》《我家门前长江流》《等你晴川阁上》《武汉书》《知音北洋桥》《江城花 太阳花》《爱上江城》《那碗热干面》《琴断口》等,同时评选出原创歌词入围作品10首。

把武汉写成一首歌,太美太浪漫

“一城相思,新月如钩,唐诗宋词把梦浸透。一江春水,荡漾美酒,楚韵荆风滋润春秋。”由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音乐文学学会会员黎长亮创作的《千年黄鹤楼》借景抒怀,借楼抒情,将诗词歌赋、荆楚风雅注入词中,是黄鹤楼千年诗意的具象化,也是创作者追逐艺术梦想的真实写照。

由赵江红、程德元作词的《我家门前长江流》同样以唐诗为灵感来源,歌词开篇接连三个发问,巧妙地将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崔颢《黄鹤楼》等名作融入其中,串联起黄鹤楼、鹦鹉洲、长江的诗意画卷。

来自重庆的文贵杰,将记忆里的汉剧戏腔与中山大道的灯火阑珊写成一首《武汉书》,古雅的武汉、时尚的武汉,都刻在了炽烈的思念里。作词者孙同兴则用一曲《江城花 太阳花》,将“天下江山第一楼”“天下知音第一台”等武汉地标融入其中,生动亲切,欢快烂漫。

武汉的烟火人间、花样美食,让许多创作者灵感爆棚。来自广东的黄志文捕捉到牛杂火锅里蒸腾的市井美学,将九省通衢的宏大叙事溶解于筷尖的红油漩涡,完成“烟火江城”到“精神地标”的蜕变。

全国青联委员、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廖建中曾多次获得湖南省“五个一工程”奖等各级奖项,在《那碗热干面》中,他以“舌尖上的乡愁”为视角,以武汉特色小吃热干面为情感载体,构建起一幅跨越时空的乡愁长卷。

谱写武汉新地标,打造全新“武汉音乐地图”

在近几年“武汉音乐地图”原创歌曲征集评选中,黄鹤楼、长江、樱花等武汉标志性元素总是最热门的选题。而在今年的歌词征集中,更多的城市地标、人文标志进入了创作者的视野,也让“武汉音乐地图”的内涵更加丰富、立体。

看到“武汉音乐地图”原创歌词征集评选的消息后,词作者于显伟开始在脑海中搜索“武汉”二字,他熟悉武昌起义的历史,喜爱武汉的建筑、美食,但偏偏是传承中华民族传统吉祥文化的“汉绣”,让他越了解就越钟情,最终创作出《汉绣》,希望让更多人了解这一武汉“宝藏”。

“待我推轩窗问斜阳,长江不语,等你晴川阁上。”来自河北的王胜,用“斜阳—华灯—钟声”串联起《等你晴川阁上》的昼夜时序。一座晴川阁,在歌词中融合了主人公的忐忑心境,城市夜景的记忆共鸣,更有“两江三镇”的烟波意象。

北洋桥被称为武汉的“赵州桥”,始建于唐代,是武汉市历史最悠久的古桥。它不似长江上的条条“巨龙”那般瞩目,500多年里历经战乱,屡毁屡建的历史,却使湖北省歌剧舞剧院的周莹莹被其中的传统文化精神和家国情怀所感动,创作出《知音北洋桥》。

不久前,武汉市江汉区文旅局的龚黎虹用一曲《我的家家》感动了百万网友。这一次,他将伯牙子期的佳话写进《琴断口》,这处武汉地标因伯牙听闻子期死讯后摔琴绝弦而得名。在龚黎虹的词中,茫茫人海知音难求的轻叹,故人已逝知音长留的慰藉,为“武汉音乐地图”注入了一股穿越千年而来的真情真义。

(文:万旭明)

【罗田甜】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